发改委网站在4月10号发布了《客车整车企业生产资格要求》(征求意见稿)。
阿东把《要求》简单地看了一遍。《要求》列了很多条要求,那左一条右一条的要求给编了号,编号一直排到40。这么多要求是针对谁的呢?在这个文件中,注明“本要求适用于改装类客车生产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 说白了,《要求》设置了所谓客车厂的进出标准。
有些客车厂不达标,那就请你出去,不要再叫做客车厂。有些想成为客车厂的客车改装厂,如果不达标,就请不要变成客车厂。所以,《中国汽车报》有文章说到这个《要求》,文章的标题便是《发改委借“高门槛”扶优扶强》。
经常听说行业有准入门槛。要想治住某个行业之乱,那就抬高门槛,让小的进不来。别的行业俺不知道,但这个搞法,在中国的汽车界,倒好像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典型的是想管住轿车,结果到头来到处都是轿车厂。
阿东对《中国汽车报》的那个标题不太赞同。什么叫扶优扶强?今天优,今天强,是否就是明天也优明天也强?更何况今天的优与强的判断为什么一定要同“大”刚性挂钩?很多被管的厂曾经真正小,但后来却做大了。曾经可能弱,但后来却做强了。奇瑞之类汽车厂成了气候,就是政府管不住的好处。想当年我们在长春开全国轿车会议时,专门就“准轿车”能否生存做调查,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市场趋势不是政府的空文件管得住的。
现在回头看,市场就是市场。如果管住了,奇瑞们就死定了,中国汽车也就基本上完蛋了。由于有准轿车遍地开花而居然好处多多的“前车之鉴”,现在用这个办法以同样的思路管住想进客车厂阵营的改装厂、淘汰不想退出客车厂阵营的客车厂,是否已经行得通,真的要打个问号。
当然,这事也不能说发改委这个《要求》做不得。不提这个《要求》,用什么标准来管理,真是个难题。客车这个行业的确需要一个门槛,现在有了。写这篇文章只是想探讨:这个门槛在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能否真正有效?可行性有百分之多少?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