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
华菱汽车集团董事长刘汉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业界同仁,大家好!
非常高兴华菱能有机会参加由人民日报社经济部、中国汽车报社和人民网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汽车创新论坛”,对此次高层论坛的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安徽华菱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就华菱对汽车产业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和国际化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希望能与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走在前面的企业作一个很好的交流,也希望华菱能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一、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和可行性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了,但是全球化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利益,主要获利的只是一些实力雄厚,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的跨国公司。由于缺乏品牌的支持,中国制造的产品很多都处于获利链的最低端。过低的利润使企业难以积累起足够的资金搞自主技术开发,没有自主技术开发,就只能从事低级的组装加工,获取低利润,这种低层次的恶性循环阻碍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如果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经济全球化中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那只能是永远给人家打工,就是沦为经济殖民地,就是成为洋品牌在中国的赚钱工具。我们必须通过自我研发,自主品牌,才有我们自己的利益。
长期以来,自主品牌面临着市场和技术的两大困难。大家并非主观上完全不想进行自主品牌的开发,而是有客观的困难。但是今天,我们国家在发展了这么多年以后,应该说是机会到了。现在中央的精神已经明确,在不久前结束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发展要坚持自主创新”;同时,全会还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社会经济计划中提出自主品牌和创新这个问题。这也昭示着,树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品牌,已成为中央经济规划中的重要部分。自主创新已从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将自主创新作为一项政策来号召企业要掌握自己的品牌,不断开发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
以我们华菱汽车这几年的经验来看,感到中央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战略时点把握也非常及时。自主品牌和创新不能再延误了,已经是当务之急,同时时机也已经成熟,而且这个时机是稍纵即逝的。
自主品牌的创造,对于中国有着重大意义。首先,自主品牌对中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看到,过去由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储备的水平等多方面原因,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条件不够成熟,所以大多数公司采取了合资,直接引进别人的资金,引进别人的品牌的方法,是当时不得以而为之的。可是,这种依靠外资和外资品牌来发展企业的方法这么多年下来,让一部分人产生了依赖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局部范围内比较浓厚,比较盛行。时间久了,大家斗志没了,搞自主创新的决心给淡化了,这是自主品牌,自主创新面临的最大障碍。要想战胜对手,我们首先要战胜自己。中国现在必须进行自主创新,因为条件已基本具备。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4个条件。首先,从宏观的角度看,中国经过27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积累,规则逐步形成。其次是人才的储备,中国通过自主培养,人才引进,出国留学,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大国。我们每年培养的大学本科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在世界上是第一的。很多人经过多年留学,和在跨国企业的经验,已具有在为民族企业贡献力量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和大型科研机构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也成长起来了。实际上中国已经是个科技大国,神州6号的顺利运作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已成长为在人才数量,质量和成本都有全球性竞争优势的大国。第三是科学技术的储备,科技跟踪国际尖端水平,一直是中国的一个政策。通过科技界的努力,我们虽然在整体上还不处在世界科技的前沿,但在局部的领域已经可以参与全球的尖端研究,比如基因工程和航天。而且,从整体上说,距离世界尖端科技的距离也越来越小。这个判断是我个人的,我不大同意有些人悲观的论调,过度的崇洋媚外是没有必要的。虽然我们的科学经费并不高,但是以中国科学家的人均成本之低,实际上中国基础科学人员的投入,与世界上也可以一比。最后是中国市场的规模。重型装备在一个小型国家内部要发展是不可能的,只有去国际上发展。但是中国因为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使得自主品牌可以先在国内市场练兵,再走向国际,或者说部分国内部分国际同步发展,互相支持。这就使中国自主创新的企业的可能性提高了,这个优势是小国家无可比拟的。由于我国的总量规模,加上几十年的工业发展,中国在重型装备,高新科技,各个领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非常强的配套能力
这也是我们搞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优势。
由此可见,中国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建设,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一个物质、技术和制度条件。事实上,从21世纪开始,中国将逐步进入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新兴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我们甚至可以预测,未来20年的时期里,技术密集的产业部门,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建设又是一个稍纵即逝的历史性的机会,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重组才形成了如此难得的机遇,如果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国际竞争留给中国自主创新的机会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看到,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不约而同地聚焦中国,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经济合作意义上的“八国联军”,进而对中国的主导企业围追堵截。跨国公司要打造全球的产业链,把中国的企业拉入他的产业链后,然后给一个特定的分工,这无疑局限了中国企业的角色和地位。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举不胜举,就以汽车产业来说,桑塔纳一代一代的引进国外技术,然而至今仍然没有自主开发的能力。某国外知名汽车企业收购了国内汽车行业的巨头,首先做的就是解散其研发中心,等等。
重型装备行业,国外的大公司有着很强的优势,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某些产业有些零星的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企业。但是如果没有清醒的国家战略意识,那不过几年,这些企业可能就全部改换门庭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
当然,自主发展是企业家的共识。任何一个企业家,都想主宰自己企业的命运,而不想交在别人手里。所以,自主创新的问题,不是想不想做,而是判断能不能做和行动上如何做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别的国家借鉴一定的经验。
比如说日本,二战后的日本,和当时的世界经济大国存在严重的差距,汽车行业和美国根本不能比,甚至还不如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但是到了80年代,日本车击败了美国车,占领了美国乃至世界很高的市场份额。为什么?这是因为日本经过二、三十年的卧薪尝胆,坚持“引进,模仿,消化,创新
”的八字方针,终于取得了成效,这也是日本国家政策引导的结果。
再说韩国,韩国和中国情景更近,也更晚了一步。三星的成功就很值得借鉴,由于企业家敢冒险,韩国政府也给了重量级的支持,目前三星已经是世界顶级品牌,曾经一度在企业市值上超越过索尼,可以说,三星具有内在的持续的创新能力。韩国的电子,汽车工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是借着中国的市场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市场赚了钱,取得了经验。既然中国自己有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培养出有自主创新的品牌呢?
我们的邻国给我们树立了可借鉴的榜样,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在条件已经开始形成,但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有胆略有见识的企业家更应该挺身而出,在国家的支持下走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之路。
二、华菱“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在自主品牌上的尝试
结合华菱的经验来看,我们从一开始就奉行“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产品开发原则。我们深知,要在重型汽车这一资本与技术双密集的行业奉行这一原则,难度是极大的。在战略上我们可以乐观看待,但在战术上则只能重视困难,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来攀登技术的阶梯。否则,就是盲目乐观,说大话说空话,不但不可能成功,而且可能滥用资源,把企业带入绝境。为此,我们也特别强调技术引进和向强者认真学习。我不赞同搞“完全”意义上的自主,那样不但步子太慢,而且难以成事。我们一定要在“借”用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搞自主开发,一定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自主创新。
华菱的前身是星马汽车,主要从事车辆改装,是中国市场最大的搅拌车制造商。在改装车的过程中,采购了世界主流汽车品牌, 特别是三菱汽车,对各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并积累了第一手的资料。
随着星马汽车的发展和上市,星马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汽车底盘是买来的,采购的时间、品种、价格上都没有回旋的余地,受制于人,发展上受到极为严重的限制。因此,我们就下决心在政策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支持下,创办了华菱汽车公司。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我们遇到过很多很多的困难,但一路走过来了。通过引进三菱的技术,在三菱的技术上进行自主的开发,并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以华菱品牌命名的重型卡车系列。在此过程中,我们拥有了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开发的能力以及持续开发、改进车辆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全面掌握了整车匹配技术,其中最能体现自主产权的华菱重卡驾驶室、底盘车架已经完全实现了自主开发、自主生产。随着新款华菱重卡的不断推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了数千辆卡车,并且向国际市场成百辆的出口,已经初步站稳脚跟,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华菱重卡出口到中东、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国,今年8月5日500辆华菱重卡远销阿尔及利亚,成为国内重卡单笔出口最大的一次。
华菱坚持引进技术与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了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是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关系。对外引进的难题是如何在不丧失自主品牌发展权的条件下获得国际先进技术。一般来说,国际大公司对我们转让关键技术时,都会要求品牌和资本(股权)的同时输出。这就导致了我们在引进核心技术和保持自主发展权上的矛盾。我们华菱公司在发展重型车的过程对此处理较好,一方面成功引进了国际大公司90年末期的整车制造技术,另一方面又创立了自己的华菱品牌,保持了持续的自主产品开发权。我们体会到,此事虽难,但绝非不可为,关键是:一要有长远观念,真诚合作;二要知己知彼,深入分析企业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同时,也要对拟合作的外资公司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与需求;三要坚持互利双赢,有礼有利有节,耐心细致的工作。华菱公司这次是从一开始就确定下来,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同时,我们利用了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契机,增强了我方的谈判说服能力;我们也自觉地利用自身在中国市场份额方面的优势,推动对方核心技术的转让;有效地利用星马汽车公司与对方多年合作形成的信誉,促成对方在还没有达成合资的情况下,把技术先行转让。同时,为了舒解双方存在的矛盾,增加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实行了产品的二元化发展,即两个品牌一起推,“三菱”作为高端产品,“华菱”作为中低端产品,从而获得了外方的一致认可。
由此可见,只要每个企业善于分析自身的强项和弱项,了解潜在合作伙伴的需求,确定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就能比较成功地引进重量级的技术,但又不丧失品牌的自主权。这条路是走得通的。
第二,引进技术与消化创新的关系。在对外技术合作中坚持以我为主,就必须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这是比引进技术更为重要的一步。引进是一次性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只引进,不消化、不创新,只能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花一分的功夫去引进,需要花二分、三分的功夫去消化和吸收,再加以改进。
在华菱与三菱合作的过程中,华菱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来技术,而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全力推动二次开发与累计性创新。与此同时,华菱还与多家国外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国内重型汽车的零部件配套体系,一方面避免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受制于人,同时使重型汽车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了60%,低端产品则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为确保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位,华菱集团始终坚持总成设计等核心技术的自主开发,重点放在整车系统的匹配、集成和优化上,牢牢掌握了整车设计的知识产权。
第三、是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为了确保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与创新,我们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华菱从汽车行业的骨干企业中引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并实现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承诺,在事业上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华菱重型汽车项目就是由一百多名从不同单位引进的技术骨干组成的开发小组干起来的。三年间,华菱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聚集了一大批汽车研发设计专家,形成了一支汽车技术骨干队伍。华菱的巨变,主要就是得益于成功的人才战略。此外,华菱在实践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创新为魂、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是自主品牌建设的内在动力。国家文明委授予公司“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先后亲临华菱视察指导,对华菱的自主品牌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我们体会到,围绕自主品牌建设而进行自主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而引进国际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则是加快企业自主技术与品牌发展的重要环节。这方面,虽然困难多多,但只要领导层的战略明确,措施得当,善于利用中国市场与企业自身的强项,增强自己的对外合作能力,仍然是大有作为的。还有,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也很重要。政府在谋划汽车产业全国布局的过程中进行的政策规定,也为华菱与外方合作争取了条件,给华菱选择合作伙伴创造了空间。
三、自主品牌国际化道路的几点思考
在国际化道路上,虽然华菱才刚刚起步,但是华菱对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道路充满信心,下面就自主品牌国际化谈谈个人的看法。
自主品牌建设和企业国际化的关系
自主研发是自主品牌国际化的根本。想要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必须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它就必须是国际化的企业,而不能只是民族化的企业。但是,民族品牌又是实现企业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点,只要看看汽车行业的发展现实就清楚了。国家几大轿车厂商,引进外资品牌,都快20年了,但能走向国际市场么?艰难。原因是,它只是被外方即品牌拥有者定义为中国市场的工厂。例如奇瑞、吉利这些后来自己闯出的企业,由于有自己的品牌,虽然起步晚、资源条件不如人家,还是成功走向了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轿车的主力。由此可见,有了自主品牌,虽然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国际化企业;但要成为成功的国际化企业,则非有自主品牌不可!
华菱由于有自己的品牌,也就可以自主谋划企业国际发展问题。现在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走,在走的过程中,边走边学,形成和强化了自己的科研力量,使华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是否可以尝试进行国内、国际市场的同时开拓
众所周知,实现企业国际化,首先要非常熟悉国际化的生产体系与市场体系,具有合理的市场服务能力。这对新兴企业而言往往很难。因此要协调好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打开一定市场的国内企业来看,海尔、华为等企业都是先立足国内市场,等把国内市场的脚跟站稳之后,再进军国际市场,这样在国内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我们华菱开始也是这么考虑的。但实践中,由于国际买家的推动,使我们修改了原定计划,今年,也是我们正式产品上市的第一年,出口就占到了总产销大约20%。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华菱在市场上的反应来看,国外的客商对华菱重型汽车已经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在实现品牌国际销售的同时,又推动了我们强化生产、质量、服务系统的建设促使华菱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绩效。而这反过来,又能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升。由此我感到,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认知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企业产品定位够位,那么从一开始就主动谋划进入国际市场,也许是可行的策略。
品牌建设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之间的关系
不甘心受制于人,勇于舍弃眼前利益,着眼长远是我们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的原动力,也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推动力。一般说,引进别人的品牌和技术,困难少,短期见效益。而搞自主品牌,难度大,收效慢,风险也大。但是,我们知道,从长远看,没有自主品牌,企业不是独立完整的企业,更谈不上长远发展前景了。作为想有所作为的企业家,我和在座很多朋友一样,愿意正视这一挑战。
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才能保持和扩大已取得的成果,解决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才能将竞争对手从国内向国际转移,使企业从传统的国内竞争领域转向更加激烈的国际领域;才能推动企业内部机制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让企业在新的平台上建立起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找到发展之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努力培养自主研发的能力,形成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我们自己的汽车更好地走出去,走到国际大舞台上,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
自主品牌国际化要走高科技含量之路
以前,我们也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到国外,但总给人技术水平低的印象。这样的产品主要就是依靠价格优势,是没有竞争力的。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一旦价格的优势不存在,对这些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我国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个资源的问题,汽车产业也有资源瓶颈,能源耗费,环境污染。现在怎么可持续、节约式地发展,那么就是一个资源的问题。而解决品牌竞争力和资源问题的核心就是高科技之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为什么现在讲绿色GDP,不能再单纯搞GDP了。必须改革这个问题,不能再卖便宜货了,把我们的能源消耗掉了,出口初级产品,是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读懂国际规则,积极融入国际市场
像华菱这样刚刚迈入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海外的环境、文化都不太了解,要潜心研究学习,要尽快去适应。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而且是以国家推进为主导的模式,并被许多发达国家诟病为“非市场经济形态”,因此导致了许多企业缺乏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和掌握。“商场如战场”,国际市场更是如此。自主品牌的国际化道路也面临着对国际规则的了解、熟悉和运用的问题。近年国内产品频频遭到国外的反倾销就是最好的例证。欧美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在成熟市场里有成熟的商业规则。对市场经济商业规则的掌握和了解,对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则的熟练运用是国内企业驰骋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
结语
品牌的形成是需要经过漫长的积累的——包括时间的积累、文化的积累、质量的积累和金钱的积累。因此,将民族品牌打造成为真正的国际品牌,可能需要经过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努力,任重而道远,要想实现它,我们必须首先准备好三样东西,那就是——清醒的头脑、恒久的耐心以及一个能够消化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强健的胃。令人鼓舞的是,政府和产业政策是支持自主开发的,这给我们提供了自我发展、走向国际市场的坚强信心和强大力量。国内政治经济环境对我们自主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最好的机遇期。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也能够做到,甚至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只要坚持走下去,我相信中国汽车的国际化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作这个汇报是华菱一点真实粗浅的认识和思考,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希望有机会各位专家、领导到我们公司去视察、指导!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