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听了掌声,就证明大家对宋教授讲的非常感兴趣,宋教授讲很多实话,讲很多真话,产学研结合必须解决这样一些难点和矛盾才能推进,今天讨论过程中,大家最引以自豪的就是商用车已经成为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开发的典范,大家都有一个判断,商用车在自主开发上能走在前列,今天有几位商用车老总也准备参与讨论,下面请陕西汽车工业集团的总经理方红卫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欢迎!
方红卫:谢谢李社长!
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在这和大家一起分享陕汽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考,今天话题是创新,创新是汽车行业的战略,也是国家的战略,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已经形成的优势,才能缩短和国外汽车企业之间的差距,才能为自己的企业争取一片自由的生存空间。 我想就陕汽发展历程谈谈我们在创新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第一,陕汽一开始就走的一条自主创新道路,陕汽创建60年代末,是应国家战略需求专门建立的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在投资少、人才缺乏情况下,国家集中了优秀的人才资源和制造资源,参照国外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了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延安250
五吨型越野汽车,已经装备了有几万辆,车型非常多,创立的不仅仅是一个车型,是一个平台。多次参加了我们国家所进行的周边的局部战争,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现在这60年代开发70年代生产的车型已经经过多次提升,现在仍然在装备部队,从我们角度来讲,我们希望早点退役,从使用者角度、从部队角度来讲,希望不断提升,他们认为这个平台非常好用,也非常实惠,所以部队不允许我们让它退出来了,但是我们把发动机已经退出来了。如果拿当时国内外环境分析,陕汽的建立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机制、创新的管理环境下,靠一批优秀的业主前辈干成了一件大事,可见创新更了陕汽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陕汽,同时也告诉我们创新需要一种精神,我认为创新需要很多方面条件,但是就我们回顾当年条件来讲,这种创新的结果实际上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取得的。
第二,我们发展的过程,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了企业的创新举动,经过20多年发展,思考了很多,也有很多经验,也有相当多的教训,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引进和消化阶段,通过整车引进,通过等等方式引进一批产品,这些产品到中国市场上表现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是原汁原味,而且东西都是别人制造的,我们就是组装,产品表现还比较好,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第二个阶段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认为在很多地方做的不太到位,在消化吸收过程中间,和中国市场结合过程中,缺少对这个产品深刻的认识,和中国制造水平和制造工艺相结合过程中犯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大家也都知道,当年很大一个集团因此走向分裂,经过这样一个惨痛教训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一个产品,不管品种多少,不管技术有多先进,如果不能深刻的理解或者了解产品背后深层次的动因,你就很难把这个产品做到适合于中国的市场,以中国市场能够接受的性能和价格推向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进行很多反思,分家以后我们几个企业发展都比较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产品改进、产品创新上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我们认为还是不够深刻的,相对来讲还比较被动,正好赶上一个比较好的市场机会,在这中间赢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到了2005年市场调整时候新问题又出现了,很多产品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即有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有国家法规带来的变化,这都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由于在技术消化理解上做的深度不够,面对调整和变化过程中我们显得无能为力,可作为空间很小,到第四阶段,经过2005年的调整,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进行深入的、主动的创新,在这中间不仅仅是机制创新、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在这方面企业做了大量工作,今年也取得明显效果,今年在重卡行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斯太尔这个平台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现在这个产品在重卡里占的份额大概是47%,接近50%,有大批企业都在采用斯太尔平台上一些产品和成果,但是在这中间,变化比较快的或者说效果最明显的仍然是原来的三家企业,根本原因就在于创新,通过市场波折以后,我们深刻理解到简单的引进、简单的再开发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所生产的是斯太尔生产,和十几年斯太尔产品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斯太尔产品技术核心以及技术背后的动因以及产品开发思路已经深深的根植于我们心目中。第三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打造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首先坚持品质成优的理念,以客户价值提升为主导,不能盲目创新,创新必须围绕客户价值的提升,在创新中提升企业价值,另外正确理解创新理念,培育创新文化,构筑创新体系,现在陕汽有非常好的资源平台,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我们有优秀的发动机,我们有优秀的变速器,我们有优秀的传动技术,在这个平台上首先要做的是怎么样通过优秀资源的整合能够实现集成的开发。
第三,正确认识中国商用汽车的优劣势,优势比较明显,我们有良好的性价比,劣势也比较突出,我们水平比较低,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产品品质不够高,有一些国外企业发现整车出口不太容易,合资也不太容易,他们走第三条道路,他们在中国周边甚至中国国内组建一些和中国企业运行模式一样的企业,危机意识不能丢,要重视管理创新和品牌管理,培育创新土壤。
陕汽是汽车行业中小企业,多年来就是靠不断创新求得企业生存,回顾以往创新,大多在战术层面上,缺乏战略高度和文化深度,市场解决是鼓励创新的机制,汽车只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主创新,创新就会成为必然的选择。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