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刚才方总提到他们是引进斯太尔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今天也请来了中国重汽王文宇副总经理,下面请他演讲,大家欢迎!
王文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非常高兴今天能参加这样一个高层论坛会,下面我把中国重汽在自主创新方面做的主要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中国重汽自主创新本着不断的否定昨天,科学的安排今天,勇敢的创新明天,集团公司领导提出从机制上、管理上、技术上、营销方面和企业文化方面五方面创新,今天简要讲一下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同时向大家汇报一下中国重汽“十一五”初步想法。
大家都知道,1983年我们国家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整车技术,包括发动机和桥,这个技术在中国重汽技术中心还有一些相关厂进行了国产化,国产化之后,整车在吉汽、陕汽、川汽进行生产,当时引进这个技术有一个规定,国产化斯太尔技术和检验标准,任何一个厂家不能够有所突破和改变,不能超越雷斯一步,由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和当时这种情况,反过头来看刚刚引进的斯太尔车提出这样一个说法我认为是对的,10几年之后再抱着这样一个技术不变企业发展就非常缓慢了,2000年决定中国重汽下属的三大块属地化管理,三大块分别是:济南、陕西、四川,在这个时候,当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三家都生产斯太尔这一个产品,我们弱势在哪里呢?我们价格绝对竞争不了另外两家,中国重汽当时机关在济南,几十个亿贷款费用和财务费用都由集团公司承担,我们产品的成本一时降不下来,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怎么进行市场竞争,我们当时考虑产品差异化,2002年我们在斯太尔技术平台上搞出一个新车,叫飞龙,作为重汽来讲当时也想腾飞,但是这个产品投放到市场之后,市场反馈和效果不是很理想,没达到我们预先的目标,最后我们认真总结了一下原因,我们也感觉到搞一个自主开发的产品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是不可以,同时,我们通过搞飞龙这一个车,我们锻炼了自己的队伍,我们摸索了怎么搞一个新产品的开发。
2003年我们又推出一个产品,叫斯太尔王,意思就是说比斯太尔好,2003年12月份推向市场,2004年市场反响非常好,可以说一炮打响,2004年斯太尔王一个品牌销售三万辆,占集团公司2004年总销量的三分之二,说明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的反响是比较好的,也就是说市场认可了这个产品,同时进一步锻炼了我们的技术队伍。到了2004年我们又推出了新产品,叫做豪卧,这个产品2004年推向市场以后,2005年这一年仅这一个产品就销售一万三千辆,占2005年整个销量45000辆将近三分之一,应该说也是市场表现比较好的产品。目前重汽已经形成九大系列产品,这九大系列产品互相衔接但是不重复,中国重汽把这九大系列产品布开之后,新进这个行业的人也好,已经在这个行业的人也好,他搞新产品时候,他就要考虑总有一个产品和中国重汽产品撞车,那么就看谁的性价比好,我们这个阵势摆出来以后取得一定效果,市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回报。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国外厂商多次接触,国外厂商这样讲,说跟中国重汽技术合作越来越困难,因为中国重汽现在学会了如何开发重卡,如何制造重卡,如何把他开发的产品在国内外进行销售。
营销方面创新,大家都知道引进斯太尔产品时候,国内大的用户对斯太尔这个产品可以说一无所知,如果当时我们委托经销商销售的话,经销商也讲不清这个产品,所以当时决定自销售,在刚刚推向市场时候,这个做法也是对的,但是十年之后,你再自销,产量越来越大,这种模式已经不行了,要想改变这种销售模式的玖,必须要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过去就是自己销售,最多时候1500辆,后来转变三个观念,一个适应市场向经营市场转变;第二由自销向经、代、销、改装车厂销售转变;第三销售人员由自己销车向开拓市场为经销商改装厂提供服务、提供信息,这三个观念上的转变,使得我们构筑了一个运行有效、分布合理的销售网络,这样一个网络支撑了中国重汽从2001年新公司成立到现在每年平均60%的幅度增长,2000年刚重组时候,全公司销量3800辆,今年销量要达到60000辆,网络创新对重汽在销售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重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到“十一五”末中国重汽销量要占全国重卡销量三分之一,“十一五”末计划是125000辆,第二个三分之一,“十一五”末当年产品销售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新产品,第三个分之一125000辆销售里有三分之一出口。我讲一下出口情况,重汽这几年出口大幅度增长,去年我们出口了5500辆重卡,今年我们计划10000辆,现在得到一个订单就是10000辆,而且这个合同是10年合同,每年按10000辆增加15%的合同,今年10000辆已经执行了2100辆,我们有信心把中国重汽的车打到世界上。
我们相信中国汽车工业在汽车产业政策指引下,在同行和有关行业的动手努力下会更加稳步、健康、快速的发展,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