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其实是一条难以走通的路,这个道理恐怕谁心里都明白。很简单,技术上、市场推广上以及从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目标上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混合动力汽车可能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混合动力,美丽的幌子?
石油越来越少油价越来越高,人们对汽车节油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许多节油新技术应运而生:混合动力、氢动力燃料电池、纯电动等。显然,氢动力和纯电动将是解决车用能源的终极方法,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局限,它们变成现实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动力”就成了宠儿,即中期过渡的解决方案和出路。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等世界著名品牌都已经宣布在这个领域展开研究,而丰田和本田更是已经将混合动力车量产;国内的许多汽车厂商也“赶潮流”,长安、一汽、东风、上汽乃至资本并不雄厚的奇瑞、吉利都纷纷抛出了混合动力计划。那么,混合动力真的是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吗?
汽车巨头和业界的看法
通用瓦格纳很坦率:首先,混合动力必然要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套动力,1+1>1,无论如何成本和车价也要高于传统单一动力轿车的水平;其次,天下的汽车并不是只在大城市拥堵道路上行驶,当在长途顺畅行驶时,失去频繁刹车而回馈的能源,电动机反而成为轿车的重量负担。
雷诺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曾说过,混合动力是一个成功的技术故事,但不会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故事。他更在4月12日的纽约车展上语出惊人:现在还太早。混合动力车已成车企赔钱大户,混合动力车如今面临两难境地。首先,虽然省油,但对消费者来说,省下的油钱似乎并不足以弥补高昂的车价,对他们来说柴油和乙醇动力的汽车更具诱惑力。其次,对汽车生产商来说,混合动力车难以突破销量瓶颈,使得其前期高昂的研发经费回收无望。
本田执行副总裁迪克·科利弗透露,由于其生产的雅阁混合动力车销售增长乏力,本田公司有可能削减该款车型的产量。此外,由于销售业绩低于预期,福特汽车公司已决定不再增加对福特Escape越野混合动力车的投入。即便是技术最成熟的丰田,从97年至今的混合动力车总销量也不过区区50万辆。
大众董事长毕睿德也不看好混合动力的市场前景,认为到了2010年市场份额也不会超过1%。大众的一位专家说,日本人夸大了混合动力车的节能效果。在城市工况,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混合动力车和柴油车节能效果差不多;而在高速路,柴油车节能效果明显好于混合动力车。
美国著名汽车市场调研公司JD
Power预计,今年混合动力汽车销量约占整个汽车市场销量的1.5%。到2013年,混合动力车所占市场份额将为5%,与一些分析人士此前预计的20%~30%相去甚远。
作为过渡方案,混合动力至少不应该成为主流
总的来看,厂商们是雷声大、雨点小,投入研究的比例虽然大但主打市场的产品并不多。尽管目前“吆喝”得很热闹,但多多少少是在做秀。在他们眼里,混合动力至少在目前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以后会怎样也很难说。业内专家则更是眼光独到,作为过渡性方案,混合动力很可能是个费力不讨好的选择。有人说,中国汽车有可能在新技术能源上实现超越。但绝不是混合动力: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落后了10年!有必要再跟在别人后面跑吗?传统汽车一无是处吗?排量1.5L的混合动力车百公里综合油耗为4.7L,而1.9L柴油车油耗低于4.5L的车型可比比皆是!
况且明摆着的是,混合动力车虽好,但是注定只是在特定环境如在道路拥堵的大城市适用。而且,一个令人吃惊的底线是到2010年,全球混合动力车的销量恐怕也不会超过汽车总产量的1%!到2020年这个比例能达到哪怕是10%吗?那时恐怕离氢动力产业化也为期不远了吧?为了难以确定的10%的目标而不惜血本泥足深陷,值得吗?难怪曾有业内专家提醒“如果中国所有的汽车厂都去搞混合动力,不仅早晚有傻的那一天,而且将会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需求差别如此巨大的中国市场来说,选择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的方法,才是最保险的”。基础本就薄弱的中国汽车工业,可禁不起在错误的道路上折腾,否则,谁能负得起那个责?!
走错路可比不走损失更大。混合动力说说可以,但千万别被时尚遮蔽了理性!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