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现象所感动:如很多纯朴的农民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供子女进一步求学,有的不惜借钱、甚至卖血……!这是源于他们看到了自己孩子辈的努力,有改变命运的希望。相反,孩子本身就不争气、不能在同等学习状态下有所作为,谁还会冒着“家将不家”的风险,做此赔本的事呢?这就不能不让人理解,为什么过去朱镕基总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无奈的发出,“我手里攥着2500亿美元,就是不知往哪投”的感慨了!在我们看来,政府确实应鼓励自主开发、更应该鼓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开发,而不是鼓励那些只要自己冠以自主的名义,就可随随便便的伸手要钱,甚至用生拼硬凑的自主开发,来达到充数的目的。 如果是这样,恐怕非但起不到真正意义的鼓励作用,更多的会助长一些汽车企业的落后习气!其实,衡量是否应该得到支持的标准很明确,那就得拿成绩来说话,学生的成绩在于,不抄袭的学分,而企业的成绩则应该是竞争基础上的自主研发水平。
我们的企业搞自主研发,不妨与那些刻苦努力的孩子们比一比,就会得出该不该要钱、怎样做才有资格要钱的结论。凭心而论,发展、创业与合理的投入需求本身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有其前提的,谁都知道,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准则,就在于保护发展模式。企业在寻求这种保护之际,就必须先拿出值得保护的东西,才更能说得过去。而我们的企业,在自主开发上明明落后了,还要努力寻求保护的观念。这就不是支持不支持自主发展的问题,而是对全社会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我们并不否认国内企业不间断的自主开发,就像学生都会不间断的学习一样,这不能成为使人信服的标准。衡量学习成绩,小到日常测验;大到中考大考,都是验证学业公认的准则,同样我们企业的创新、独创性产品、潜在的主流竞争力,都必须要切实的摆在市场经济的“桌面”上,才能真正的表明你的开发是否及格。如果我们做到了,不用自己要,想必全社会都会鼎立支持的。就像那些考取名牌大学的贫寒子弟,一定会受到幸运女神眷顾的!
谈到自主开发,理所应当的要涉及做什么、吆喝什么的问题,是与企业的产能、销售甚至规模如何是两回事。这里面必然要存在着开发的有利与不利问题、领先思想与落后意识的问题以及拿来形式与消化内容,甚至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开发问题。相信,它们既是未来残酷竞争的需要、同样也是国家鼓励创新机制的需要。
一、开发不利应从自身寻找原因
在我们的企业里,几乎任何一家都能找出自己过去搞自主研发的成果。但是,这并不说明这种自主开发,一定能得到社会及市场的认可!像名噪一时的SUV“挑战者( 报价; 图片)”虽闹得自主开发动静颇大,就是由于无法经受更多的市场考验,只能被遗憾的被束之高阁了。如果排除了迫在眉睫的竞争问题,进步如何确实需要让自己与过去相比较。而将这种比较落后概念,放在现实的竞争模式里,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式的需求,所以进步只有与人家的进步幅度相比较,才具有说服力。
有时,我们就自主开发问题必须要一分为二的区别对待。过去企业在条件及其艰苦的情况下能开发出车型像著名的红旗、212吉普等等,不得不说是自学意义上的成就!而且并不逊色于国外同比车型,这就表明我们的先辈曾付出了巨大心力。那时候不要说技术合作,人家不封锁就已经不错了。而现在,由于长时期的技术合作,使我们本身就已具备了技术的掌握能力,在同样都可以做出汽车的情况下,自主开发的标准,就应从能否做出汽车向能否做好汽车进一步转化了。同样,不能将产能或规模与自主研发水准相提并论,就在于我们需要把合资与入关前后分开来谈。加入世贸与全面合资前,市场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当然都要用你的车型了;而入关后,特别是即将到来的保护期终止,你自主车型真正的在同等竞争条件下,卖得过合资或国外产品,那才是中国汽车的英雄。
有的人认为,真正的自主开发并非一两句话这么简单!那是需要我们站在什么角度看待的问题,对于持急功近利、且得过且过心态的一些企业决策者来讲,合资当然是再好不过的结果,因为它不但可以在领先技术上饭来张口,尽快满足欠成熟市场的需求;还能从形式上掩盖自身自主开发不利的问题,这种轻松得来的“利益”,这换了谁也要维护的。反观自主开发是需要费思想、费金钱,甚至要牺牲许多个人利益的……这自然不能与相对省心的拿来现象同日而语。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更不是可与汽车大国地位能吻合的。这一点如果不能够形成一种共识、不能抱定卧薪尝胆的艰苦奋斗观念,落后的帽子根本无法摘掉!我们可以从同为百分之五十合资比例,却话语权如此弱、有的甚至根本就拿不到销售权上,就可以看到直接的弱势地位。可能当我们有些企业心悦于合资的双赢时,殊不知合资外方是我们搞自主开发的最大阻力!换言之,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主技术、自主设计,那么他们还从哪去得到这笔难以想象的利润呢!!
就连我们的党都能客观坦率的承认,自己在历史时期犯过错误。而我们的一些企业,却总不能直面自身的落后,甚至在自主开发不利上接连为自己开脱,这颇有些令人费解。给人的印象,似乎有点从合资外方渐失的话语权,非要从内部找补回来的嫌疑。
二、关于领先思想与落后意识问题探讨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汽车发展、特别是自主意义上的发展,比较国际汽车列强,仍处在相对落后阶段。在国家“十一五”汽车规划要求,特别是百分之六十自主要求的前提下,认清落后的来龙去脉、落后的关键在哪?才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这就要求首先要区分什么是领先思想,哪些是落后意识;怎么能成为自主开发的优势,什么又是徒劳无意的自主开发,这恐怕就是我们企业寻求自主发展进步必须要逾越的现实。
要理解行业发展的领先思想,毕竟不像找几个时尚性词汇这么简单。它既有要准确瞄准国际发展潮流、运用可开发的主观能动性优势,逐渐接近以及超越的实践过程;同时还要有符合于自己发展的实际特点相结合的能力;更需要建立从无到有的汽车独创发展能力,这些都是现实形式下的自主开发需求。无论哪一点背离了艰苦奋斗本色和科学的计划发展能力,都将是无源之水。像自主设计中出现如此多的模仿概念,就是欠缺领先思想所至!我们有些人甚至不了解什么是创意、不懂如何创造特定意境的时候,还要谈自主创造问题与实践,这就注定从思想上就已经落后了,再加之最不可取的自以为是,自主开发不落后才怪呢!
而如何正确的看待落后意识问题,就必须首先面对自主开发的现实困境,企业必须要根据自己特点面对这一问题。既然金钱换不来本质上的突破,那么至少应必奇功于一役的依靠自己能力来解决问题。从汽车的发展成功特点来看,既有依靠外在造型的形式优势打开局面,从而占领汽车市场的先例;同样也有依靠内在工艺质量特点打开局面,成为主流发展趋势样板的,前者需要智慧积累、后者则需要精益求精,这都是需要艰苦卓绝努力才能实现的。也可以说,落后意识通常是由惰性所使然的,如果它在一些企业形成势力、甚至统治力,那才是最可怕的。造成现阶段自主开发落后的原因,尽管存在于多方面,都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存在,更不能将其说成是一种经验。笔者肤浅的认为,那些伴随着中国汽车发展的老人,与其要传播所谓的经验、不如用亲历的教训来让后辈引以为戒来得更实在,那样对中汽车自主发展,才会更实际、更具说服力!
三、形式与内容结合才是自主发展的要务
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具备自主开发能力,这些年也陆续的开发出许多车型。但客观上没有超过红旗的自主开发价值的。它不但从造型独特性、同比影响力、美学价值甚至细节都有不同程度的距离。如果谁不信,那么不妨可亲手做个实验:将整车的造型任意的分解开来观赏,就会得出红旗车有结构感;而我们现有的自主开发新车型,在这样的分解下看,许多地方什么都不是!而国外的主流车型,正是沿着这种大到整体、小到局部共同发展的研发心态,才走到了至今的七、八代车型。所以,我们在每一个设计师都懂得,整体需要创新、局部需要专心的情况下仍然在这两方面都欠缺突破,就不得不说明我们存在着巨大的惰性、就不得不说明企业在使用、调动人才的综合弱点。这种弱点,延续到与设计公司的合作,自然也会处处捉襟见肘了。
国家提出的创新指导概念,既有原始创新、同样也有基础上创新,这就需要企业如何精益求精的消化并进行再创新,才能符合自主开发需要。否则我们的人才,仅仅触及到汽车形式的皮毛,就在心情上过早的马放南山,怎么可能形成赶超之势呢!?一句话,自主创新就是一个思维上、意志上苦尽甘来的过程,他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所以,要想使自主开发打翻身仗,找到中国自主车型冲击国际主流市场的途径,只能靠自己挖潜、靠上下一心去完成一代代人不同的使命。记得,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有号召我们过紧日子的提法。我们的理解,落后就要过紧日子,那样才能做到知耻而后勇!否则,随着自主研发不利因素的日益加剧,我们汽车企业更多的丧失“自我”,绝非是危言耸听!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