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铃木一位副总日前透露,从提升长安铃木品牌形象的角度考虑,公司有意让奥拓“退居二线”。尽管那个火柴盒似的小东西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彻底从眼前消失,我在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还是颇多感触。
这几年瞅着街上的好车越来越多,风光了10多年的奥拓早就人老珠黄了,但这并不妨碍她娇小的身躯在大街小巷穿棱自如,偶尔也能看到她在高速公路上以120迈的速度玩命暴走。
谁都不能否认,奥拓满足了第一批国人的私车梦。那年头只要有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甭管桃木不桃木、气囊不气囊,座椅能坐好就行,音响能出声就行,空调能吹凉风就行,所以奥拓就承担起了部分准“国民车”的责任,从生产线上下来就直接被买家兴兴头头地牵回家去了。
有很多关于车的记忆是维系在奥拓身上的。比如有兄弟花6万买车再花2万装音响的,是奥拓;大街上见缝就钻人送“疯狂老鼠”的,十有八九是奥拓;有一次去红原,早上起来同行的车大多打不着火,头一辆活蹦乱跳地跑了起来的也是奥拓……
上世纪90年代初,刚学车那会儿劲头大得要命,见方向盘就想摸。单位有一辆跑得浑身乱响的奥拓便成了我练手艺的好工具,有空就开着它在院里转圈。踩死刹车、上百次的死火、老挂错挡……百般折腾,她也没有娇里娇气罢过工,还要经常拉着几个大汉深更半夜到都江堰去喝小酒。那年头汽油也便宜,她胃口也小,一个月跑个几千公里也喝不了多少油,不像现在三天两头就得跑加油站。最大的优点是不怕偷,扔再偏僻的地儿也不担心,而且随便哪个乡村小店都能修。
奥拓就像初恋的情人,曾经和她发生过某种关系,而这关系既无凭证,又无记载,从未造册入账,但天地良心中又难以删除这一段。虽然回味时曾有诸多故事,偶然还会挂在嘴上提它两句。但坐上舒适宽敞的新车,自然想念的时候也就不多了,大抵不到一年就会忘个一干二净。
所以奥拓注定也是悲伤的情人。曾经看过一段访谈,几位奥拓车主“盛赞”了自己的小车性能优越,经济省油,完全满足作为代步工具的需要。20秒之后,主持人问了一个问题:“当你们换车的时候还会选择奥拓吗?”几个人都干净利索地回答:“不会。”
是的,毕竟她在综合性能上和好车无法比较,在舒适程度上也很难对比,特别是安全性能上,对人的保护上,它显然都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我们看着一辆辆奥拓流着泪告别主人,它在他们最需要满足他们关于车的欲望时满足了他们,它让他们知道车的妙处,让他们知道有车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同,但它们也许根本就不会想到的是,他们买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抛弃它们,没有人会把感情第二次寄托在她们身上。
消费上升的潮流将淘汰奥拓,这个结果是注定的。也许你会在某个时段回忆起她的好处,回忆起你与她那些美好的时光,有这些,奥拓们也许就知足。又或许,她们将改头换面从头来过,就像她们小小的背后张贴的那句话--“长大了,咱就是奥迪!”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