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一张并不太清晰的照片,就“言之凿凿”地说:“这一款跑车,法拉利只生产了六辆,这是第七辆,是在中国生产的。”实事却很快证明,这种款式只生产了四辆而非六辆,更不是在中国仿冒的!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这样不负责任的语言仿如儿戏,却出自负责司法、自由和安全事务的欧盟副主席弗拉蒂尼之口。 这对于中欧关系的恶劣影响有多大?这实际上是在替欧盟蒙羞!这位“大嘴巴”先生是否该因此引咎辞职?
愤怒与失落
更甚之,作为“受害人”的法拉利,当时其总部也证实,是“中国仿冒了法拉利”,尽管后来他们自己的调查结果证实,冒牌法拉利“很大机会来自泰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为何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都断然指责中国呢?这种“条件反射”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根源是什么?笔者以为,“假法拉利事件”已经不能被单纯地看作偶然事件了,它正代表了一种“危险”的意识潮流:“排中国症”。而且,目前这种症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大到对中国的电子、服装、钢铁等产品频繁挥动反倾销制裁大棒;小到中国人去欧洲旅游,居然要被检查是否穿的仿欧版衣服,这种行为说严重点就是人格的侮辱!
之前,欧盟通过的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条款、西班牙的”烧鞋事件”还有严重排斥中国的“打火机CR条款”都是这样。“合作默契”啊,就在弗拉蒂尼“发飙”的第二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根据通商法特别规定第301条(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发表了年度报告,指责中国“伪冒品和盗版制品泛滥”,威胁要将中国告到世贸组织。而更显司马昭之心的是,为配合官方的举动,欧美媒体最近一段时间乐此不疲地报道中国厂商的仿冒行为。法国《费加罗报》等媒体就以“假货王国”、“头号伪造国”等字眼称呼中国!德国《明镜》周刊则认为,这些侵权行为不但损害正当商人的利益及研究创新,甚至威胁公众健康及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已被列入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底中国之行的重要议题之一……
这种瞎指责,无疑给了西方标榜的“文明”一记耳光。西方的“平等”、“公平”,也要分档次、等级、人种、地域、国家、民族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吧?中国出口一亿双鞋,才换来一辆空客或波音,同时挽救欧美航空业于破产的边缘,有多少欧美工人因此免于失业?如果不是中国市场对汽车的强劲需求,如今的世界“6+3”汽车公司中有多少日子会很难过?如果不是来自中国的廉价服装,有多少欧美穷人会因此衣不蔽体?——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只换得一些发展,不被人感恩戴德却因此被人眼红受人无名的指责,多么令人愤怒!难道真是“好事做多了遭雷打”?痛苦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让世界如此讨厌?
再谈“Not Made in China”
说到这里,笔者不禁又联想起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Not Made in
China”商标注册事件:一家海外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向欧盟提交申请三个带有明显贸易歧视性的“NOT MADE IN
CHINA”(“非中国制造”)字样商标。很明显,“非中国制造”是对中国企业的挑衅行为,也是对中国产品的歧视和损害我国国体和尊严。这也是害怕我们崛起、强大的表现之一。这样简单的道理欧盟能不明白?但欧盟却获准“非中国制造”商标的注册,这寓意着什么呢?如果“反华”的“根”没有消除,类似“Not
Made in China”商标注册事件、“假法拉利事件”就不会被消灭。如果小恶积累成大恶,发展到国与国之间对抗的话,问题就严重了。
中国制造带给世界是好的方面多还是坏的方面多呢?“中国制造”为美国节约上千亿美元。美国有一位家庭主妇曾经进行一次尝试,在一年中坚持不买中国商品,看看生活将会怎样。结果她失败了,经过一年没有中国商品的日子后,她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糟”。其实,“中国制造”是指同等价格水平下商品质量最好的,而“China
Price”(中国价格)的说法,指的是同等质量水平下商品价格最低。正因为有了中国制造世界才更美好,可以这么说,没有中国制造的世界也会一团糟!
那为何还要被冤枉呢?反思吧,我们在发展中到底哪里做错了?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