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围绕南汽与上汽的海外竞购,以及双方在中高端自主品牌车细分市场上的竞争,出现了令人深思的“不正当竞争”——不少媒体不约而同地鼓噪,像“中风”一样边倒地给南汽叫倒好:例如一仆二手的“竞购”、两败俱伤的“死掐”、“上汽赢得先手”、“上汽面对罗孚烂摊子不全面收购不可惜”、“上汽收购罗孚具有价值的部分,这样摆脱了债务后遗症”……
其实在自主品牌中高端轿车的“兼收并蓄”方面,上汽已是“上气不接下气”——合资公司“掘金”能力在衰减,海外IPO计划一再“顺延”,资金链的紧度由此可窥见一斑,18亿元投入的技术研发中心明年才能投入使用,号称4000位工程师的规模尚比不上同在上海的民营“黑马”比亚迪,参与研发的博士亦比不上自主品牌的“旗手”奇瑞……我个人认为,南汽才是气沉丹田、打坐入禅的“忍者神龟”,南汽才是在两大汽车集团这轮海外竞购博弈中真正胜出者!——南汽占据了自主品牌的“制高点”:
首先,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看,南汽的这次海外竞购成功是物超所值的涉外经济兼并范例,是中国工业界(尤其是机械产业界)参与全球化、第一次真正走出去、拿回来(不是请进来——作者按)的里程碑,打破了欧美日韩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汽车核心技术方面对新中国长达50年的垄断和变相封锁,极大增强了WTO框架下中国国有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软实力,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技术战略贮备升级和产业产品结构换代!不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极大改变了世界看中国,尤其是改变了中国看世界的角度,对于国民经济其他支柱产业有着重要的示范效应——如果说当年郑和下西洋只是带回了“西洋景”,那么南汽人勒紧裤腰带,动员全省之力独立自主、奋发图强、俨然为共和国的民族复兴掀开了自主创新的崭新篇章!正如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精辟所在——集中优势打歼灭战,中国人、南汽人在英国“长桥之战”中大获全胜,让中国人走“捷径”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从生产线到检测线、从低端车到高端车,从技术研发到开发人才“一锅端”的海外竞购,开创了中国机械工业低成本扩张,高回报收益之先河,是国家经济大格局下的汽车产业的全新“制高点”。
其次,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江苏省是位居GDP前三位的经济大省,南汽作为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汽车企业龙头,由此有了完整合理的新增长点,中国特殊的区域经济布局既从属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大局,又有其自身的特定区域的局部经济优势;南汽海外竞购的成功使一向低迷不振的业态一下拉升到站在罗孚、MG、宝马这些全球汽车巨人的肩头的历史性新高;高起点的国际化,拉动了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升级换代,毫不夸张的说:南汽竞购成功的后续强力运作将是提升江苏工业水平,打造产业链增值的“引擎”。正如南汽掌门人王浩良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作为江苏省最大汽车企业,MG罗孚项目若失败了,重创将是整个江苏省的汽车产业。”有人讲南汽不跟上汽、一汽合作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梗,的确我看这其中是有“地域性”博弈,但任何客观的分析都不会“推理”出只有与上汽、一汽合作才是江苏省、南汽的唯一出路?!“现在谁做大谁就狠,历史不会惩罚成功者”。——这话不是江湖侠义之士的豪言,而是南汽新掌门的壮语。
第三,从汽车产业的结构角度讲,南汽此番动作属于“生搬”不“硬套”的大手笔——英国汽车“圣地”生生一锅端,却留有余地,从国家中长期技术战略的视角,它还有两个创新的“制高点”:
一是南汽海外竞购成功和南汽MG的运作,树立了中国汽车产业在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化的无缝对接中的新标杆,尤其是在消化创新向集成创新的自主创新的战略转进中成为集大成者,使中国汽车产业链上嵌入了低投入、高起点、国际化的自主创新“路由器”,换句话讲在奇瑞模式,华晨模式,吉利模式,比亚迪模式等多元化的自主品牌创新体系中开启了新南汽自主创新模式(简称“新南汽模式”——作者按)。
例如南汽花了小8亿元人民币(实际上还有“余额”留在了英国长桥准备桥头堡“抢滩”登陆研发和销售市场——作者按)买断了英国汽车工业圣地的所有家当——包括1套完整的企业资产,1整套发动机研发设备,1个自主的品牌(MG、Austin)、3个全系列发动机生产线,包括了1.1升至2.5升的汽油机和柴油机,拿到了4款整车生产技术和设备,包括了7,5、3系列和MGIF跑车等,中国人通过“捷径”获取了百年汽车王国的所有“精品”——发动机、变速箱、铸造、焊接、油漆、检测、组装、研发等设备,以及N多的商标、专利……简单一句话,用不到8亿元人民币换回来价值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有形、无形资产,难道堂堂正正中国人不自豪?难道兢兢业业汽车人不高兴?要知道光焊接机器人就有400多个,比全国汽车企业的焊接机器人加起来还多!若加上后续小30亿元的配套,完全可形成220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售额!——要知道光宝马当年投入的生产线改造就有30亿美元!南汽的“精算”的确赢了上汽“冤大头”式的小聪明(上汽用了10亿元只买了2个产品的知识产权——作者按)。
二是在探索中高端自主品牌的进程中,南汽“名爵”成了先行者。
南汽不仅赢了竞购回合,而且又抢在上汽之前“公示”了中文的中高端自主品牌:南汽名爵!又抢了上汽自主品牌矩阵“出列”的风头——只可惜南汽保守的“低调”让这“双赢连胜”的势头未能持续,令人扼腕!
南汽人的智慧体现在:一方面与上汽周旋“罗孚”的商标权,另一方面因势利导,推出MG品牌,导入“南汽名爵”品牌,抢先推出了中高端自主品牌——这既是继一汽红旗高档自主品牌之后第一个中高档自主轿车品牌!又是南汽得以弥补在中高档轿车市场的空白,不仅让南汽人找回了共和国汽车真正长子(※南汽的‘跃进’是新中国汽车的摇篮,其生产出的轻卡是新中国的首辆汽车——作者按)的历史荣誉感,而且也让南汽人(乃至中国人)长长出了口恶气(※菲亚特汽车与南汽在中高档车型合作上推三阻四,延误了南汽的整体布局的完善——作者按),从“文化南汽”的企业文化大思路上为南汽的“效益南汽、数字南汽、和谐南汽”铺垫了全新的人文基石,王浩良掷地有声地发出的:“5年内达到南汽原有的地位!”看来是有了底气。
南汽在“内外交困”中如何不被国家重组大盘“通吃”,如何从边缘化的威胁到股权改造,盘活既有资产、如何从11名开外重返前4名,如何从士气涣散的人力资源老化、僵化到重整旗鼓待后生的“活化”?王浩良和麾下张欣团队像《亮剑》中的李云龙和独立团似的,活学活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游击战与运动战相得益彰,先是出其不意地在海外竞购中“围点打援”、以少胜多;接着又“回马枪”、以四两拨千斤的不对称“点穴”战法,牵制罗孚、激活MG、启动名爵;最后来个“深挖空洞、广积粮、缓称王”,等着对手先出车出价,然后不可沽名学霸王——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例如抢在7月一汽轿车C301、11月上汽“罗孚”之前率先“亮剑”——公布南汽名爵MG的品牌战略,一下子让“基于罗孚、高于罗孚”的自主品牌失去了一个杀手锏——自主品牌岂能没有中文名?!使上汽在战略威慑层面失去了“出师有名”的屏保——只是出车早于南汽4个月罢了,况且失去“原配”生产线、原装发动机、原先检测线能否匹配?工装工艺能否到位?品牌“盲区”能否达成价位预期?南汽名爵像个派头十足的爵爷正非常“绅士”地俯瞰等瞧瞧……(谢卫列)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