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与美国因为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法规出台,妨碍了欧盟和美国跨国汽车商对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而欲将中国告上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是一件颇令人玩味的事情,如果这样离奇的官司也能告赢的话,我想,剩下来的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外贸和海关当局关起门来好生检讨一番了。
首先,我们要确定中国是一个汽车组装大国,20年前开始合资制造汽车的时候,中方提出一个国产化率,通过那个国产化率的比例,界外的人可以得知,哪款车是由多少进口部件组装的。一般来说,新的车型都是进口散件组装的。那些一年内批项目.平地.建厂房.安装生产线的合资汽车制造厂,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都应该叫做汽车组装厂,全世界都是这样叫,只有中国内地不这样叫,什么原因呢?我不能简单地将此称之为“故意误导公众”,但实际效果完全如此。昨天还看人写着奔驰可能停止国产,那也能叫做国产?汉字可以简化,但字意不会修改得这么快吧?是哪家出的词典?奔驰的北京项目据称生产车间都没有建好,就在车间外面的工棚临产了?
老合资厂渐渐提升了国产化率,主要因为外资方在中国合资的零部件工厂增多,包括在中国建立发动机厂,原因是在中国加工零配件便宜,有利于提升跨国公司在世界其他市场的利润。但是,提高国产化率也就意味着合资方的跨国公司的利润减少。普桑能从20万降到7万,这其中获得的利润有多少?早年普桑卖车,是向各买车单位发指标的,那样卖车该多爽啊?那时候人民币兑美元可是1:5左右啊!
跨国公司在中国组装车,并且没有严格遵守当时签订的国产化率的协议,境外采购还是本土采购,仍是完全由跨国公司决定,国产零部件质量不过关是理由之一。比如早期通用在上海组装别克,据说窗玻璃升降器是采用国产,但是出了质量问题,于是,藉此通用方就可以毫不客气地进口零部件了。以质量问题拒绝提升国产化率,是十分爽的一个理由。然而,跨国公司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系统,却是全球化的,只道是进口来了,中国这边是没有人搞得清它是国产转内销的,还是从泰国.马来西亚或者巴西采购来的。总之,说起来它是进口原装零部件,中国人也特别认这个,早年刚下线的富康,人也纷纷抢购,说的是国产车的价钱,百分之百的进口货。
进口散件组装整车,这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20多年来没有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显然,它扼制了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发展,但是,跨国公司面对中国这位唐僧,还想获得利益最大化,就是将利润通过零部件转移,以手中的采购权高价进口零部件,通过这个采购将利润在销售整车前实现一部分,等到整车销售发生亏本,跨国公司也已经赚到利润了。然而,这也还不够,新的汽车合资公司,据说是采取模块式进口的,散件都装配成总成,我从小道得到的消息,所谓的“国产宝马车”,只在中国本土安装四个轮子和完成喷漆工序,这主要是跨国公司为了抢时间在中国投入市场吧。毫无疑问,北京奔驰能在正式车间外面的工棚临产,估计也是经过了十月怀胎,车也已经装好了,在那里安装些许最后的部件,以达到状似生产。
跨国公司之所以这么做,世界汽车业界的公认,就是规避整车进口的高关税。没有高关税避垒,这么麻烦的手续也就可以免了。于是,“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便是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间与环境的产物。一旦中国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法规,这个游戏也就无法玩下去了,而这么好玩的游戏玩不下去,人家肯定是不干的,于是就要打汽车零部件的贸易战,要把中国告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去。
然而,一直令俺纳闷的是,中国的所有合资汽车工厂,都是中外各出资一半的,简单地说,是中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的,那么,这半边老板中国国有企业老板是如何做的呢?他们不会不知道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法规吧?如果这半边老板负起了责任,说你不能在外面做成总成再进来,那样的话是违法行为,我们不干,那么,跨国公司能够玩“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组装的游戏吗?推论一下,是不可能的。这半边老板不负责任,乐得与跨国公司跳起整车零部件进口的快乐的舞蹈,于是政府高层就不得不在国门上笼统地把一道关了,这个把关就是《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出台并实施。
如上所述,欧盟与美国对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的贸易磨擦,是完全多余的,完全是在中国产业内部不执行产业政策和法规的恶果,这个恶果如果带来欧盟和美国对中国进行新一轮的贸易制裁,遭殃的现在还不知道是中国的哪一家,因为中国的汽车尚没有批量向欧盟和美国出口,欧盟和美国制裁中国,必定要选择中国另外的产业,这就比较搞笑,中国汽车在国门之内没法雄起来,还要因为这个连带中国的其他产业。
问题很简单,如果从一开始中国就把严政策和法规关,也就是中国人自己严格守法,并且不让“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的事情发生,不让跨国公司尝到这方面的甜头,跨国公司在中国也能老老实实做守法公民,显然,就不会有现在令人头痛的汽车零部件的贸易磨擦。从今天来看,中国要解决汽车零部件的贸易磨擦,还是得从中国的企业抓起,政府有必要花上一点时间和力气对合资企业进行审计,看这些企业执行产业政策,遵守产业法规的程度到底如何,而非整天躺着念GDP,这GDP发生了,利润流走了,而且中国企业坚定不移地不制造汽车,管理层在合资企业打工赚得暴富,卸任以后出国去做他国公民,这未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健康状态,且其他产业也应汲取这样的教训。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