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笔者赴美国底特律参加2006年北美汽车展览会的时候,被吉利汽车在这次车展上引起的轰动而震惊。更令笔者感到惊讶的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态度,既谦逊又低调,全然没有了在国内时的张扬和狂傲。
李书福平静地表示,到了这里,他必须认真学习,详细了解美国的市场需求。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说,美国的汽车标准对中国汽车都是一个挑战。
吉利汽车在中国国内一直以低价战略著称,到了法规要求较高的美国市场后,也不得不改变策略,认真准备,以求满足当地的严格标准。笔者对此的理解是,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醒悟:如果产品质量和水平不能提高,仅靠低价战略,国际市场的大门不会为自己打开。
曾几何时,中国的出口产品以价格低廉闻名于世,也一度因低价优势游刃于国际市场。于是,一些企业产生误解,以为只要凭借低价优势出口,中国产品就战无不胜。一时间,无论是鞋还是打火机,无论是轴承还是轮胎,“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
然而,这样做换来的结果,也是一些企业始料不及的。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反倾销投诉,不少产品被其他国家课以高额税率。以机电产品为例,相继有轴承、轮胎、刹车盘等遭遇到反倾销,并被处以高税率。有的产品,因为税率太高而无法再出口到某些国家。历尽千辛万苦开拓的市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失去了。
近几年来,在国外高档汽车拼命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汽车也正在以低价优势走向海外。然而,随着出口量的增大,人们发现,汽车低价促销的恶性竞争开始蔓延到国外。一家商用车公司的老总反映,有的企业,市场被外国公司抢走后,没有表现出什么反应;而一旦发现有国内企业与其竞争,马上就打出降价牌,以求把竞争对手挤出去。害怕打价格战,自己却又低价占市场,成为不少出口企业的真实心态。
日前,美国一家媒体发表评论,对希望用低价策略进入美国市场的汽车公司予以指责。早有专家断言,不正当的低价竞争,除了断送中国汽车的出口前途,是不可能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从这方面看,商务部发布规定遏制不正当低价竞争,对于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确是一件及时而有益的事。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