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玛莎拉蒂,给人的印象就是汽车的“艺术品”,尤其是它承载的历史厚重与设计创意,处处让人感觉到物化的生命在洋溢。汽车历史虽然不长,但玛莎拉蒂却能自豪地代表了汽车的古老与现代,这在当今林林总总的汽车世界里还不多见,其奥秘何在?
“激情创造卓越。 ”
这是记者在采访玛莎拉蒂汽车公司全球商务总监比奈蒂(Binetti) 先生结束时,请他为中国消费者描述玛莎拉蒂这款车的亲笔题词。比内特的专访是问答式的,并没有像他的汽车那样充满激情四溢的火热。但是,从他的描述中能够感受到他对玛莎拉蒂的定位只用 “专属性” 的词汇就足以标明了其蕴藏的深刻内涵。
“专属性”意味着什么?
“历史、文化、赛事、技术、设计、血统。”
这是比奈蒂对玛莎拉蒂“专属性”归纳的六大元素,记者把它浓缩成12个字。
大家知道,玛莎拉蒂是一个家族性企业,迄今已有92年历史(始创于1914年),它的出名是玩f1赛车而闻名,享有纯意大利血统的“梦幻之车”盛誉。提到玛莎拉蒂,给人的印象就是汽车的“汽车艺术品”,尤其是它承载的历史厚重与设计创意,处处让人感觉到物化的生命在洋溢。汽车历史虽然不长,但玛莎拉蒂却能自豪地代表了汽车的古老与现代,这在当今林林总总的汽车世界里还不多见,其奥秘何在?
因为古老,这是相对于汽车萌发与创新时期玛莎拉蒂所做出的贡献,以及自成一派的风格而言,如在赛车领域中的技术发明,在外形设计上独特创意等。重要的是玛莎拉蒂诠释了作为艺术的汽车给人带来的享用不仅是工业的概念,关键是将汽车的人文化升华到一种纯意大利式的自由想象空间。此外,对于它的现代,也许再也没有像玛莎拉蒂这样给人更强烈的另类与前卫,它就像意大利的建筑、绘画、歌剧、时装、设计,将高雅与情感交融在汽车的线条里,在速度的狂野中体验生命的激情。
比奈蒂说,对于有些车来说再豪华再高档也只不过是一种“技术型的车,而玛莎拉蒂则是一种有生命的车”。在这方面,比奈蒂强调,玛莎拉蒂几乎每一辆车都是为用户“量身订制”的。也就是说,玛莎拉蒂每一辆车都是不同样的。他很自豪地说,玛莎拉蒂是限量生产的车型,不会为追求产量而放弃原则。这也就是世界上许多用户为拥有一辆玛莎拉蒂而觉得一生荣耀的缘故。作为全球商务总监,他认为,玛莎拉蒂在成熟市场的影响力和忠诚度已被牢固地说锁定在高端车型的塔尖上。对于企业来说,销售并不成问题,而品牌维护这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企业为用户而存在,对于玛莎拉蒂来说这确实是个使命。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玛莎拉蒂的总部设在意大利摩德纳市的市中心一个狭小的马路上,周围是居住区,门脸不大,公司与厂区连在一起,砖木结构的厂房始建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被一层赫红色涂料披上之后,一看便知这是年代久远的印记,但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则全是用钢结构与玻璃墙面组合而成,正好是现代对历史修饰的脸面。
对于这一点,记者从工厂的建筑对比和生产方式的比较中就能大致了解了这是一个怎样的企业。比奈蒂说,我们是一个小企业,但很著名。尤其是品牌和地位在世界名车中占有重要的一席。现在玛莎拉蒂受追捧还是在世界的成熟市场,如北美和欧洲,以及亚洲的日本。在世界57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现有271个经销商分布世界各地。其中中国就有10家经销商,计划要发展到14家。去年,玛莎拉蒂在中国销售了70辆车,这在国内顶级豪华车市场也算是凤毛麟角。今年第一季度就销售了31辆车。对于这样的业绩,比奈蒂说,中国现在是玛莎拉蒂在全世界的第九大市场。他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市场,但同时也是一个探索性的市场。毕竟中国对于玛莎拉蒂来说还是比较陌生,需要时间来了解。不过,中国市场的诱惑对玛莎拉蒂不仅意味着销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传播。
“今年是‘中国意大利年’,我们将借此机会向中国消费者介绍玛莎拉蒂的历史和文化,使这一品牌在中国拥有更广泛的认知度。”
比奈蒂说,尽管玛莎拉蒂的用户与众不同,在技术上有其独特性,风格上也是独树一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对手。他说,在上游竞争区间中玛莎拉蒂的主要竞争车型是保时捷,下游竞争区间有奔驰、宝马、捷豹等车型。不过,玛莎拉蒂的竞争优势就在于“专属性”,这是别人所无法复制和拷贝的精髓。这是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强烈感受到的信息。
提到“专属性”,在采访中,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设计理念,乃至文化基因,都本能地为此很下功夫,这里不仅有尖端的技术支撑,还有“艺术劳动”的痕迹(不少手工绝活缓解了机械的冰冷,宽松的工作环境注入了人的情感)。如果说,高度工业化产品是追逐效率和品质为目的话,那么,半手工化产品则是为了专属性而存在的特质,如同阿玛尼为好莱坞明星设计时装一样。所以,比奈蒂强调玛莎拉蒂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专属性”无疑是对差异化的不可替代性的解读。这种自信印刻在每一个能为玛莎拉蒂工作的人的脸上。一个在玛莎拉蒂工作了有40年的老人对记者说,“为玛莎拉蒂工作是一种快乐和享受,这种情感被延续到好几代人身上。”在工厂里很容易就能找出两代甚至三代人为玛莎拉蒂工作过的员工。
玛莎拉蒂是一制造赛车起步,之后以生产具有强大运动性能的轿车而出名,从而产生“轿跑车”这一概念。玛莎拉蒂玛莎拉蒂家族中的双门轿跑车Coupe,以及后来在性能和设计方面更具跑车特点的GranSport在全世界的跑车爱好者不乏忠实的拥戴者。)比奈蒂介绍,玛莎拉蒂总裁系列(旗舰车型,具有“轿车”与“跑车”双灵魂)在整个玛莎拉蒂的销量中占到很大的比例。以中国为例,去年70辆销量中总裁系列量就占有48辆。这就从一个侧面了解到,玛莎拉蒂的轿跑车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在豪华房车中唯有玛莎拉蒂是传承了跑车特性最到位的车型。因为玛莎拉蒂的“心脏”是与法拉利共享的发动机。此外,在驱动技术上也是独家的,源自F1技术。在外形设计上,优雅的线条所勾勒车身曲面如同人体骨骼肌肉,强劲而有质感,既有雕塑的凝练,又有音乐的激情,同时又有绘画的柔和。
这是玛莎拉蒂“专属性”的集中体现。静如雕塑,动如旋风。只为个人独有,不被他人分享。在豪华奢侈品中,玛莎拉蒂传递递给消费者的是对艺术的敬畏,品质生活的苛刻,亦是对个人修养综合考量的提示。有人说,玛莎拉蒂是最能体现生活艺术化的车型,艺术生活化的车型。如同老子的“道可到,非常道”。玄妙之处就在于对汽车意念物化的情感被异化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超出了对汽车物理性能的苛求。这也就是此次玛莎拉蒂公司首次邀请中国记者零距离感受和体验这个被意大利视为掌上明珠的缘故。
其实,玛莎拉蒂作为品牌的历史值得追溯,而作为成长的过程则很有故事值得探究。
在上个世纪初叶,汽车对于欧洲来说,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群贤毕至,思想活跃,涌现出不少汽车发明家,使这一被世人看作机械马车的汽车提供了“英雄用武之地”的展示空间,同时也孕育了不少知名的品牌。迄今为止,我们可以不难发现,在汽车豪华品牌派中也只有英国和意大利最多最出名,似乎每个豪华品牌背后都被盖上了“专属性”的印记。它们产量不大,却代表了自汽车发明以来汽车最尖端的技术和最前端的理念以及最高端的审美。虽然比奈蒂没有提供有关资料和细节,但在不长的汽车史上,我们还是能寻觅到这些品牌诞生的背景和成长的足迹。对玛莎拉蒂来说也不例外。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出自汽车发烧友之手的杰作被延续的结果。
玛莎拉蒂的标志(商标)源自博洛尼亚的市徽(树叶底座上的三叉兵器,是罗马神话中海神尼普顿手中的兵器)。纵观玛莎拉蒂的历史就是为少数人订制汽车而存在的公司,在几十年中积累了看家的绝活,视为稀有,传之口碑。延续了“艺术是为个人的,工艺是为多数人的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手里有绝活,有品牌的小公司在市场竞争中都能存活下来。对于类似小公司在欧洲很多,他们的生存发展同样面临“填饱肚子问题”。从记者掌握的资料来看,玛莎拉蒂成长也充满了艰辛与曲直。1976年,仅生产了300辆,人员才500人。22年后产量才提高到500辆左右,濒临到了难以支撑的地步,最后还是被同样是生产跑车闻名于世的法拉利收购。
自从1998年玛莎拉蒂被法拉利收购之后,玛莎拉蒂有了转机,在技术上得到了法拉利的很大支撑,使得这一品牌在法拉利的光环之下重又焕发青春。从1998年销量518辆到2005年销量5659辆,7年销量翻了十余倍。所以,有人说,是法拉利拯救了玛莎拉蒂看来并不为过。但从去年开始,玛莎拉蒂与法拉利在财务和管理上分开,成为菲亚特旗下与法拉利并行的独立公司。比奈蒂解释,这主要考虑到玛莎拉蒂与法拉利的品牌定位不同,有利于各自市场的发展。但他说,尽管公司分开了,不过在技术上还将继续合作,仍就是菲亚特旗下的兄弟企业。
摩德纳,在意大利版图上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但对于意大利来说同样是与佛罗伦萨同样出名的城市,原因是这里孕育了意大利跑车之地,同时也是帕瓦罗蒂的故乡。在记者眼里,摩德纳是一个充满汽车激情的城市,每年来这里朝圣“速度之神”(与法拉利同处一个城市,相距几十公里)的人趋之若鹜,其中有车迷和汽车运动爱好者,还有不少世界名人。来这里的人多数是想参观玛莎拉蒂工厂,带着好奇心来寻觅速度与艺术的神秘;其次,感受玛莎拉蒂的“推背”(试驾地的感觉 );再是前往马拉内罗(摩德纳的小镇)聆听法拉利排气管的轰鸣,亦成一景。
汽车的华美,在意大利被披上了艺术的盛装,不管对于谁,汽车没有性别,也没有卑尊之分,更没有歧视之说……
站在这样的视角审视玛莎拉蒂也许会对豪华品牌多了一份亲和与尊重。它所提供给人们的思考价值也许就是品牌“专属性”背后人文对技术包装的历史积淀?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