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总理默克尔从5月21日开始她履任以来的第一次访华,这位在科尔总理任期曾任德国环境部长的女总理,在其行程中还将在上海德国商会发表演讲和乘坐上海磁悬浮列车。据报,默克尔演讲的重点将放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 这个话题,在一个时间段也是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一个重要话题。
保护知识产权与学习西方技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是一个矛盾体,尤其在机械制造业领域,领先者要保护自己的利益,落后者要学习领先者的技术,问题的关键还不是学习,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制造(中国人现在是将学和做分开的)。后进者跟着先进者一制造,先进者就会担心他们研发的制造技术被别人学去了。这,也应该是人之常情吧,中国将来发达了,也会跟今日欧盟.美国一样高调知识产权保护。
那么,在制造业方面,德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同行的呢?中国汽车界说得比较多的是“核心技术”,中国汽车制造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什么是核心技术?是发动机制造技术吗?一辆汽车由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不可能都是核心。但是,中国汽车界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说,中国汽车制造领域没有掌握发动机制造技术呢?这个情况十分有趣,“核心技术”比较唬人,来自广汽的一位经理人的话是:我们的技术只能制造夏利。其实以广汽的技术实力,恐怕连夏利都制造不了,虽然夏利是低端车,但仍是一个系统,一个完整的车型。低端车由于成本的严格限制,实际上比制造中级车难度大得多,如果你已经学会造车的话,成本控制在任何产业都是一个难关。德国同行不说中国汽车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因为这比较笼统,制造业最讲究的是严谨思维,德国同行在评判中国制造业与德国的水平比较的时候,先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调查交给一个独立的研究机构进行。
大约在2004年以前,德国巴-符州机械制造协会就开始了这项工作,首先是纺织机械,然后是机床与精密机械,再是汽车制造(汽车制造是在法兰克福车展以后进行的),每项调查都独立成篇。我这里摘引一下德国巴-符州同行的观点,主要如下:
“……中国大学内的机床和精密仪器研究过度理论化,虽然基础知识坚实,但其使用的机械设备陈旧,无法进行实用性开发研究。另外,除了个别顶尖大学之外,大部分科研项目都无直接用途。不过,中国大学界正在朝加强实用性方向发展,并且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但这种转向需要长期才能见效。……在中国科研机构的私有化过程中,许多科研机构或者被大企业收购,成为企业的研发部门,或者自己建厂从事生产,成为并无技术领先优势的纯粹追求盈利的企业。因为进口西方先进技术比自行开发更吸引人,因此这些科研机构基本上主要利用合资企业的外方技术进行开发。”
汽车是什么制造的?当然是由机床制造的,手工制造那还是青铜时代。德国巴-符州的同行接下来认为:“另一方面,缺乏合格的技术工人又严重制约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其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中国技术工人的培训主要在由西方管理的企业内进行,或者由西方机械供应商对中国客户的技术工人直接进行辅导。中国技术工人培训水平很低,技术工人往往既无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又缺乏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
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之后,德国同行同样进了一番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汽车制造处在简单模仿阶段,尚不具备与德国汽车抗衡的能力。如此看来,虽然德国离中国很遥远,但是他们看到的中国的问题,或者举例出的问题,比中国汽车界同行就近看得要精确,说得要明了。中国汽车界在早先的年代,至少可以推至1980年代吧,如果说那时候从引进技术到学习制造,是为了开放市场,淘汰落后的产业格局的话,今天的市场换技术,则近乎是不思进取的代名词。
因此,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提高,不是单纯的几个汽车制造企业的问题,它是从高等教育到科研体系,到企业培训和管理的综合性问题,眼下的汽车评论家,一提到自主制造,就提出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汽车制造企业,要有政策性的倾斜。显然,这些理论都是开错了药方,以韩国而论,现在北京满街头跑着韩国车,韩国汽车比中国发展的时间短,进步比中国快,这已经是达成共识的了。那么,韩国人造汽车果然就是因为有了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扶持而获得成功的吗?韩国在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和科研发展方面,可是比中国下力气得多。另外,由于产业政策的固步自封,中国在目前仍然只许造汽车的企业造汽车,从各个汽车制造企业的人才结构来看,他们都是在封闭的汽车圈内部循环,业界之外的人才不大容易融入这个圈子。比如在仿制.生产成本控制.企业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比汽车产业走在前面的电子行业,他们根本无法问津汽车制造业,汽车圈的人才近亲繁殖从没有人提到,这可能也是一个导致中国汽车制造落后的恶因之一。
我们一直看不到好的汽车产业研究报告,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数据堆砌,还有的是言不达意的所谓产业分析。再还有一种理论,居然是由大众.通用和丰田等跨国公司参与写作的,它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都大大值得怀疑。我们即使要请客观公正的独立机构写作调查报告,那也只能请国外未直接参与中国市场竞争者来写,让中国的市场竞争者参与写作的汽车产业报告,其可信度何在?
当然,最好还是中国自己的独立机构来写作产业报告,因为中国自己的汽车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为自己说话。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