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POLO轿车的上市被称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与国际同步规划、同步生产和同步上市的轿车”,2003年本田雅阁“作为一款与国际同步更新的车型”进入市场。而今,和世界同步与国际接轨成了众多车型宣传的卖点,也成为中国汽车业界和媒体津津乐道、引为自豪的事情。 于是乎,今天上市了一款集合全球资源专为中国打造的“全球车”,明天上市了一辆“动感国际车”,后天又出来了一款刚上市就说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但在降价一万多元后仍然是和国际接轨的与世界同步的汽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仿佛入世两年,中国汽车摇身一变,突然间就真的和世界同步与国际接轨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静心客观地分析,这一切只不过是厂家和商家玩的噱头,中国汽车离和世界同步与国际接轨还差得很远。
首先,中国对包括整车开发、关键零部件等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几乎是空白,如整车设计、发动机综合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箱、ABS、CAN总线等等。现代汽车工业的竞争,已经不是整车制造和装配的竞争,而是关键技术的竞争,关键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跨国公司通过关键技术的掌握和控制,就完全可以控制合资企业。看看国内的汽车合资企业,除了整车装配厂的四大工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有合资的吗?因此,从技术上讲,中国汽车(包括合资企业)比国际水平最少落后20年。
其次,包括中国汽车营销在内的汽车后市场与国外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而且这差异比汽车技术本身还要大,就象通用公司总裁说的“中国现在已经学会了制造汽车,但在汽车营销方面,中国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国内合资企业营销大权全部落在外方,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再次,是价格。最近一年多来,国产汽车价格已经与国际接轨成为很多企业的宣传点。岂不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是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即使我们交了技术转让费,所交的技术转让费也远低于国外开发一个新车型动辄十亿甚至几十亿美圆的投资;我们号称与国际同步的车型,在打着“本土化”的旗号的同时,把许多重要的配置而且是附加值高的配置给“本土化”没了;我们的汽车保修期最多两年,而国外则是少则三年,多则五年;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所享受到的服务更是与国外相距甚大,呼吁了多年的汽车召会制度还在政府部门和汽车制造企业之间无休止地研究下去,汽车经销商的脾气比“上帝”还大。既是如此,那些号称与国际价格接轨的汽车,仍然比国外高出30%~100%。
中国汽车与世界的差距还有很多,如果中国汽车与世界同步和国际接轨的宣传仅仅是厂家的噱头,其危害尚不深;如果这种观点真的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决策层和媒体的共识,那中国汽车工业就真的要面临某些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的命运了,离被跨国汽车公司给彻底抛弃的日子就不远了。
“说起质量,德国人笑了;说起安全,瑞典人笑了;说起舒适,美国人笑了;说起尊贵,英国人笑了;说起经济,日本人笑了;说起动力,意大利人笑了;说起创意,法国人笑了;说起价格,韩国人笑了; 说起利润,中国人笑了;说起中国车与世界同步,全世界都笑了!!”,这就是中国汽车与世界的差距。多一些清醒,少一些浮躁和虚夸;多一些诚信,少一些虚假和蒙骗,中国汽车工业还有希望,毕竟到2006年7月1日还有两年多的时间。
徐向阳,北航汽车营销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