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研发、创新、品牌……这几个词汇无疑将在近期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赢得高点击率。而汽车人才之于汽车业发展的意义在自主品牌时代尤为凸现:要想掌握研究开发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
“竞争格局渐现,自主创新成为新时代的焦点,汽车人才的争夺战才刚刚打响。 ”上海可锐职业顾问集团总裁卞秉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才经济初显端倪,中国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汽车时代来临了。
“内争外抢”好戏上演
近期,厦门、广州、江苏等地相继召开了几场大规模的人才招聘会,汽车研发、制造技术、经营管理、检测维修等汽车业相关职位,其人才稀缺度均居于榜首。另据中国汽车人才网的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年,汽车及相关制造产业的人才会继续保持在每月发布2000个需求职位这一规模上,并一直呈上升趋势。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汽车数量每年以13%的速度递增,有业内人士据此预计汽车业将有80万的人才缺口,就业前景非常广阔。“高薪酬、高流动率、高度稀缺”一直是汽车行业三大人力资源特点。“汽车行业的技术含量高,进入的壁垒也高。一般应届大学毕业生必须先进行半年或一年以上的培训才能上岗。” 卞秉彬认为,“‘双高’门坎也造就了高收入,汽车在国外属于高薪行业,国内很多汽车企业普遍都采用国际化工资。”
记者了解到,就汽车研发人员而言,欧美发达国家一般占到30%以上,我国还不到8%。虽然企业对此职位招聘需求大,一些企业甚至打出了年薪50万元的诱惑招牌,但仍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汽车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一位专家认为,推进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表明,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技师和高级技师存在着十分严重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互挖墙脚、频繁跳槽现象自然屡见不鲜,而大学校园更是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的人才资源库,许多相关专业学生还未毕业就成了企业猎取的对象,一些专业汽车人才学校频频发出人才告急的通告。
有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汽车人才的争夺战将在四类人才身上聚焦:一是领军人才,尤其是既懂现代汽车技术、又懂现代汽车技术管理的人才;二是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汽车作为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产品,需要机械、电子、材料、能源、环境、美学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汽车研发人才,汽车营销、售后服务、汽车体育、汽车博览和汽车文化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需求,汽车人才国际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四是即拥有熟练的营销技巧,又熟悉汽车结构、汽车保养和维修、金融、保险、公关、财会等相关知识的汽车营销人员。
随着竞争的加剧,汽车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满足各类消费者对汽车的不同需求,各企业对产品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分市场,新的职位不断产生。比如,在一些招聘会上,出现了女性车项目研究/设计师等职位。
创新人才储备模式
国际汽车巨头们曾经凭借一款车型即“圈地为王”的辉煌历史已然逝去,寻求本土化,为中国人量身打造,成为各跨国汽车企业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大众、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现代、本田等跨国汽车企业纷纷在中国开设或扩大研发中心,招兵买马。一将难求,成为他们新的困惑。
长安集团副总裁朱华荣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2006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论坛”上也宣称,要开发汽车自主品牌,就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这需要强大的研发队伍,包括汽车造型设计师、工艺设计师、总成设计师、汽车试验师等汽车人才。”他认为,“在制造硬件的投入上,中国不比世界上任何汽车企业差,差的就是设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高端的设计人才。”
北京国富创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我国一些汽车企业对于国内人才的重视远不如海外归国人员,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加盟是当前的汽车企业最津津乐道的人才储备方式。长安意大利研发分公司、上海分公司都有跨国汽车公司工作的人,还包括来自美国的华人,奇瑞公司也从海外高薪招聘了54个“海归”人员。但“海归”对于一个车企而言,毕竟是少数,主体人才队伍的建设还需依赖于对本土人才的长期培养。
正是由于企业不够重视国内人才,如今有一大批国内院校汽车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到海外留学或到国外汽车公司工作,造成了自主创新人才的流失。而当企业发现人才储备跟不上企业前进步伐而在国内求贤纳士时,才发现伯乐常有,千里马难觅。
在采访中,多家车企纷纷表示加强“造血”功能属今后计划中的重点。在研发人才的培养上,将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外方设计公司为主,企业重在学习,只少量参与部分开发工作;第二步,逐步加大自己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工作量,承担50%的开发工作;第三步以企业自有的技术人员为主,外方设计公司为辅。
为填补汽车行业人才的稀缺,国家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技术和人才培养政策,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人才就是其中之一。与国外汽车专业的强势院校牵手,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借鉴对我国有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与教学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师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塑造有实际动手能力的“科班”高技能人才。周永亮称,“中国不仅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基地,也可能正在成为全球科研活动的重心和人才基地。”
“搞自主品牌,必须建立适合于中国企业的用人机制,企业除了通过待遇留人外,还要注重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周永亮说,在自主发展的大背景下,应该通过调整用人机制,培养适合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发展的人才队伍。“这是中国汽车业,特别是民族汽车企业的出路所在。”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