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东:钟师老师讲的大背景,CKD对汽车产业造成负面的影响,还有两个背景应该提到。这个政策实施以后,欧盟对于中国政策提出一些异议,甚至起诉到WTO,中国政府的一些人也对外说过,除了钟师老师说到的原因以外还提到两个原因。 一个是CK的组装造成大量税收的流失,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昨天薄熙来商务部长会见德国女总理的时候也提到这个问题,为了防止进口件在中国仿冒外国的名牌汽车组装,可能零部件组装的税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钟师老师刚才说到汽车厂商追逐利益,把零部件拆开到中国来组装避开10%多的税,这也是国家从政策上面考虑。
主持人:对于人家来讲,核心技术自己掌握着,把零部件到中国简单进行一下组装,我还能够避掉大一部分税。
张文强:2001年的时候,整车进口关税大概是70%以上,当时主要的零部件进口关税大概是30%。30%的零部件组装之后避掉40%的税收,相当我们国家流失掉40%的税率。
主持人:我们看很多媒体报道,欧美一些企业就这个办法甚至提出异议或者有的提出抗议。他们说这个办法里面对某些采用进口零部件在国内组装的汽车从原来的税收10%调整到13%,欧盟表示这个政策出台之后,他们很吃亏。钟师老师怎么看?
钟师:欧盟包括欧盟汽车工业协会代表欧洲厂商的利益,厂商的利益也是厂家一家一家单独说这个事情不太方便的,他们反映到相应的组织,由政府或者国际机构出面提起申诉之类,像世贸组织。在这个过程当中,日本的行业协会和韩国的行业协会都没吭声,都没参与他们的大合唱。只是欧盟在唱主角,美国方面也在谈这个问题。
实际美国谈这个问题我当时在文章里面曾经说过,虽然表面看欧盟和美国都在向世贸组织申诉中国有关的办法对他们不利的事情。但实际上美国很有意思,美国受到的直接利益损害并不太大,但是它要买一张期权,如果这个东西跟着欧盟起哄以后,拿下来以后,万一将来一些项目就方便了。实际美国的大企业在中国的汽车合资厂国产化率各方面推进非常积极,他们眼前是没有什么近忧的,但是可能有一些远虑,考虑到将来万一克莱斯勒想在中国装车,一开始国产化率很低,可能要有一个政策储备,先拿到一些优惠券,将来进退自如。美国起到一个副攻的作用,欧盟起一个主攻的作用。美国不像欧盟那么着急。
欧盟说这个事背后来看,真正涉及到的企业也就两到三家,主要是两家企业觉得利益受到一些损失,其实并不太多。
主持人:政策出台之后,上海通用方面宣布凯迪拉克车型将进口,实际上对于上海通用来讲他们没有太大的损失。我们做这期节目之前和上海通用联系了一下,凯迪拉克这款车按照整车关税在交税,不是进口的凯迪拉克而是国产化的凯迪拉克,这个政策出台之后他们顺理成章何乐而不为。
现在很多用凯迪拉克的用户,以后要买这个车型的用户,这个车的零配件价格会不会涨价?零配件的工艺会不会出现一些问题?存不存在这些担心?
张利东
张利东:以前零部件按照整车收税,以后还按这个政策收税,没有任何变化。反而原来宝马、奥迪的国产化率少一点,这个政策出台以后,被迫必须把国产化率提高,很多关键零部件放到中国来生产,反而对零部件价格下降有一些好的影响。
主持人:这个办法出台之后,对于用户和听众来讲,最关心的一个是零部件价格问题,一个是它的质量问题,一个就是它的数量问题。以往在合资企业的车的时候,等一个零部件等很长时间,我们开玩笑说飘洋过海,这个办法出台之后,价格是不是会降低一些,零配件供应的充足一些?
张文强:关键的零部件价格不会下跌,非关键零部件这块的生产其实慢慢在向中国转移,其它零部件的价格可能会相对来说降低一些,是不是发生这样的转变。
钟师:这个问题分几方面来看,一方面零部件的价格如果批量太小的话,零部件的价格降不下来。如果批量大一点的话,超过一个临界点的话,总体的成本会下降。这样的话对整车的成本构成也是有利的,一般消费者能得到更便宜成本的车。当然国产化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交货比较及时一些,以往我们讲新车出来以后为什么消费者要排队交保证金或者交预定金,都要等一段时间,实际不是说这个车生产不出来,总装厂生产能力都很强,问题不大。
关键由于国产化率比较低,进口成本比较高,进口的物流系统太复杂时间太长,并不是说这个车好多人排队供不应求,畅销得不得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完全是物流跟不上。跟不上滞后,滞后之后生产线嗷嗷待哺,零部件跟不,这是时间上引起的短缺,不是因为这个车卖得太火了跟不上。大家不要误解。实际厂商借这个势发挥。
张利东:这个东西实际目前已经看到一些苗头出来了,大众在中国的采购,去年在中国的采购翻了一百倍,达到10亿美金在中国。除了发动机这些关键的零部件,很多零部件已经能够在中国采购到,而且输送到全世界的工厂用。这个政策出来之后,必然使很多的,不但是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包括已经海外包括日韩的企业包括德国企业零部件企业从国外带过来在中国设厂,中国生产的零部件走向世界。
这个过程比如我们的万象这些厂,也会随着这个采购走向世界。这个政策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提高国产化率不仅仅是提高中国的民族品牌。包括我们的消费者,零部件生产规模上来之后,首先价格会降下来,其次物流程序会缩短,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技术输送到国外。
钟师:当然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这个办法出来以后,实际上鼓励外资的合资厂多到中国本地来投资。很多外资品牌即使国产化率,还是国外的工艺本地化,总体来说强调本土化的采购从客观来说也会引起一些本土品牌更多纳入到采购系统的机会,长远来看有这种可能性。不是说这个办法一出来之后,对于本地品牌的出口更有利。
我们本土的企业能不能纳入到跨国企业的采购系统,采育技术、质量能不能跟得上,价格能不能跟得上。中国的价格便宜全世界都知道,有些厂商不是要便宜,达到质量、技术之后的便宜大家都乐意。本土的供应商能力慢慢在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采购部在中国采购几亿,大众达到十亿美金,本土的能力更强的话,慢慢几十亿滚上去,这样当然对本土的零部件企业整体发展非常有利。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