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给克莱斯勒贴牌生产小型车的消息还没确定,最近又传出与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公司互为对方装配汽车的新闻,尽管其中的细节问题有待商定,但从合作方的含糊其辞以及海内外的报道来看,这样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两件关乎企业发展前途的大事接连发生也不是偶然,这表明孜孜以求的奇瑞仿佛已经找到了通往海外市场的新的突破口。
N年前,国内的汽车企业都十分看好国外市场,纷纷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出口大计;N年后,这些汽车企业在海外淘金之路上却四处碰壁,有的拿到的只是象征性的可怜订单,有的则是徒费财力无功而返。记得吉利计划在2010年实现出口、内销各半的目标,奇瑞今年也要把出口量提高到总销量的40%,但以目前的进度和成绩来看,显然它们的希望还很渺茫。国际汽车巨头进军中国市场的经验表明,单凭出口是有限的,要想增加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树立和巩固品牌影响力,必须采取海外加工生产的方式。在北美市场因产品质量问题受阻,在马来西亚又因地方政策影响遇挫,欧洲市场的质量壁垒,欠发达地区市场的不温不火,让急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汽车企业倍感焦急。虽然走出国门是迟早的事,不过还需假以时日,但每拖一天就是给竞争对手让出一步,事关生死。在这种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抓住一切可能,奇瑞独辟蹊径,终于发现了一个绝佳的门路,那就是与当地汽车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进行互相借道式的双向合作。
宝腾觊觎中国汽车市场由来已久,如同中国的汽车企业垂涎马来西亚市场。与宝腾至今徘徊在中国市场之外的原因不同,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碰上的是政策的阻碍。如何打通这个关口,是奇瑞、吉利昼思夜想的问题。宝腾在中国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奇瑞在马来西亚得不到政策庇护,这两个有着许多共同点的企业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试想,如今各大国有汽车企业均已有了多个合作伙伴,哪能看得上宝腾这样并不太知名的企业,剩下的实力稍强的只有奇瑞汽车,与宝腾合作起来也门当户对。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合作形式,采取互为对方装配汽车的方法,可以避开当地的政策障碍,并且有效利用本土资源,以及合作方现成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使之快速地在异国他乡得到扩张。如此以来,奇瑞和宝腾的心愿都满足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法还能将两者捆在一起,形成利益联盟,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可以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此前奇瑞与克莱斯勒合作生产小型车的消息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奇瑞在中国为克莱斯勒生产汽车,销往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而作为相同的交换条件,奇瑞也可以获得在底特律生产自己产品的机会,对于打开北美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汽车界,这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方式,与以前进入市场的几种方式不同,比如进口、合资、海外建厂等,都是为了争夺单向市场,带有市场侵略性质,所以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刁难。相互借道的方式则不然,这不仅是两个企业之间的行为,更是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容易争取到政策方面的支持,还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生产、管理、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经验,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共赢模式。实际上,这是以市场换市场,是一笔公平的交易。
戴姆勒和克莱斯勒结合的初衷是为了车型上的取长补短,谋求强强联合之后一加一大于二的竞争力和强企地位;雷诺兼并日产是为了拯救;它们考虑的都不是对方诱人的市场。在汽车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特别是在潜力巨大、成长性良好的汽车市场,在国际非主流企业之间,它们的合作将是新的互相借道的方式,你为我牵线,我为你搭桥,互行方便,而不是你死我活般的厮杀。
假如奇瑞与这两家公司的合作真是这样的,按照这样的路线走下去,那么奇瑞品牌畅销全球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版权声明: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文章系作者本人观点,与搜狐汽车无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