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豹是哈飞汽车推出的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厢车,它的诞生标志着哈飞汽车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该车由意大利宾尼法瑞纳公司和哈飞联合设计,其源自三菱技术的1.6升发动机、丰富与完善的配置及经济型轿车中少有的安全性能使其在上市前一度成为国内车市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着2005年4月赛豹上市,最低8.88万的售价让众多关注该车的人望而却步。在高昂的价格面前,许多心仪赛豹的消费者不得不转向选购其他品牌。高调上市的赛豹,首战不仅没有拨得头筹,相反却以清高之势“以不变应万变”,以至被动局面一直延续到现在。
高调上市奈何销售惨淡
哈飞赛豹去年上市恰逢上海大众的“飓风行动”,加上竞争对手北京现代伊兰特经销商处的明折暗扣,以及诸如奇瑞A5、比亚迪F3、赛拉图等一批新车入市,使哈飞赛豹一出生便腹背受敌,加之产品本身定价高昂,以至于上市数月国内销量异常惨淡。据相关统计显示,赛豹自去年4月上市以来,月均销量不足400台,最低月销量仅40余台,与竞争对手每月数以千台的业绩相差甚远。
定位模糊突显定价矛盾
赛豹上市,哈飞将其目标群体定位于“30-40岁之间的事业成功人士”及“偏重于公务用车”、“为城市普通白领打造的商务用车”,然而这一描述让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能同时满足白领和成功人士的车型到底是经济型车还是中级车。
一般说来,白领选购的车型多为10万以内的车型,这类车在国内统称为经济型车。而成功人士选择车型价位多在10-20万以内,这类车也被称之为中级车。赛豹打着能同时兼顾以上两者需要、集私家车、公务、商务车于一体的口号不免使人更加疑惑,可能正是基于对产品目标消费群的定位不清,才导致赛豹外观稳重流畅,内饰却有偏于个性与花俏、产品设计的表里不一之嫌。如果将其定位于一款中级车,赛豹的竞争对手自然与新三样看齐,其中庸的配置、没有竞争力的售价与竞争对手相比毫无发言权,甚至连起码的中级车轴距与车身尺寸优势都不具备。这样的车怕是白领嫌不够划算,成功人士嫌不够档次,反而背上“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之名。
营销策略暴露中外厂商水平差距
好的产品需要好的营销策略支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先不说赛豹的内在质量,单就营销手段的运用,哈飞赛豹营销也暴露出中外汽车厂商营销水平差距。
长久以来,哈飞作为国内微型客车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哈飞中意、路宝等普通微型客车与货车系列已经深入民心,提到哈飞,国内消费者首先想到的是“面包车”、“货车”、“微型车”甚至“低档车”,哈飞赛豹作为哈飞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厢车,一定意义上肩负着哈飞转型的重任,如何转变人们对“哈飞”品牌的固有认识,如何从一个“低档车”生产厂商提高到一个“轿车”、“中级车”制造企业,这不是仅仅改变一个品牌LOGO就可解决的,而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阶段里,依靠广泛的客户基础、良好的产品口碑及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来实现逐步转变的一个过程。的确,“高配低价”的赛豹在上市之前曾经带给了消费者莫大的惊喜与期待,但这一切随着它高昂的定价宣布之时破灭。这个时候,我们不但没有看到媒体上可能出现的各类形式的广告,想买车的消费者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提车。定价不菲却配置平平的赛豹,在出生之时少了欢呼不说,还丧失了一大批潜在的消费者,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售后服务体系尚待健全
鉴于以上原因,上市许久的哈飞赛豹销量一直在低谷徘徊,不论国内哪座城市,我们很难在街上发现赛豹的踪迹,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哈飞虽然在各地都有售后网络,但这些都是基于路宝、赛马及各类微型车、微货的售后平台,赛豹售后网络始终未曾独立健全。已购赛豹的用户难以在他所在的城市及时的买到赛豹的各类配件,加之赛豹配件价格高昂,关注该车的消费者找不到途径了解那些为数有限的赛豹车主的真实感受,客户群体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售后服务链条也不完善,如此循环,赛豹陷入囫囵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中国汽车骨干生产企业的哈飞集团,虽是投入了不菲的研发、制造成本打造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厢车,但定位及定价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其市场表现的突出因素。哈飞在保持清高姿态半年之后,最终在今年4月将赛豹价格作了大副下调,不过,这半年期间以F3为代表的车型销售不俗,首战失利的赛豹要想挽回局面怕是不易。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