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PW都市多功能汽车CM8已于2004年9月成功上市
|
长安集团拥有百年历史,是当之无愧的行业大哥,是看着中国汽车行业风风雨雨走到现在。在中国汽车行业逐渐走向顶峰时,长安集团居安思危,意识到中国汽车企业没有自己的产品不可能持续发展,于是率先提出“自主创新”,为中国汽车行业开山劈石,踏出一条长远发展出路。
长安集团为自己定下的发展目标是,三年内打造“国际长安”形象,2010年达到产销100万辆的目标。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表示,要完成该目标,持续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支撑。
动力源泉:强烈的忧患意识促长安自主创新
民族品牌及自主创新早已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鲜话题,但每次提及似乎总要引发种种波澜。2002年中国汽车开始井喷,整个汽车行业陷入一个躁动激进的状态。各个省市汽车项目一下子多得不可控制,合作方式一律为走“捷径”——找合资,不要求技术,不要知识产权,只要生产线可以马上生产。物极必反,2004年的车市寒流大浪淘沙,适者生存,这个时候,人们才又想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
“捷径”救不了中国汽车,1998年临危受命的尹家绪就有这样的强烈忧患意识。发展初期,长安生产汽车主要是靠引进日本铃木的微型汽车及发动机生产技术然后国产化,诞生于1983年第一辆长安牌微车就是其产物,这一模式从1983年一直持续到1998年。正如某些观点所言,那是一款属于长安品牌的汽车,但它却只是“自有”而非“自主”,哪怕细微的变动也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人。而后,当长安某次向外方合作伙伴要求提供后继车型时,也被碰得灰头土脸。
这一切刺痛了长安汽车,刺激了长安汽车的忧患意识。在尹家绪的坚持下,长安于1999年真正把“自主开发”写进了企业长期发展规划。2000年,长安开始与国外开发设计公司合作进行一些探索性的联合开发。以2001年底全面启动CM8研发为标志,长安开始真正逐步进入“以我为主,自主开发”阶段。起初CM8的手工样车是在意大利制作的,而CV6和CV7两款车手工样车则已经实现在重庆自主完成,这在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中也是首开先河。与此同时,通过全过程的参与和上百万次的对比试验及各种模拟分析,长安终于走完了国际通行开发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建立起了完整的设计规范。
坚持自主创新,长安汽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追寻它更加本质的东西和内涵的时候,我们发现强烈的忧患意识才是长安汽车的动力源泉。百年长安,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沧桑沉浮,忧患意识在每一个长安人的心中长存。长安的文化,就是居危思进、艰苦奋斗的危机文化。
独门秘笈:“四借战略”打造研发型企业
长安汽车股份公司董事长尹家绪谈到集团所取得的成功时表示,长安的自主创新开发能力之所以能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四借战略’的实施。尹家绪所说的四借战略指的是:借脑明智、借梯上楼、借水养鱼、借船出海。
借脑明智:技术研发分院遍布海外
长安通过引进高级人才与联合开发,提升自主开发整体技术水平。2001年,长安成立博士后工作站;2003年,在意大利都灵建立了海外研发分院,并相继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建立研发工作组,目前拥有了近10个欧洲合作伙伴;2004年,设立汽车工程研究院上海分院,广纳人才。如今,长安已拥有2000人的科研开发团队,其中,博士、博士后以及高级顾问专家50余人。
借梯上楼:与国际汽车公司广泛合作
长安通过与国际汽车公司广泛合作,在管理上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学会了汽车开发流程,实现了从制造一辆汽车到创造一辆汽车的转变。一年能同时开发七八个新产品,开发产品周期也由4年多缩短为33个月。
借水养鱼:海外训练高素质人才
长安将技术人员放在国际舞台上锻炼,并在开发所有系列产品时让自己的技术人员全程参与。5年来,700多名长安汽车工程人员分赴海外,在国际一流的开发平台上学习,国外专家又一批批来到长安开展工作,长安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借船出海:引进了世界领先技术
长安与国外设计公司开展联合设计。为达到与外方匹配的开发要求,引进了世界领先的配套体系供应商,共同开发零配件系统集成,以快速提高自身的开发设计能力。
创新成就:自主产权轿车已上市
长安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PW都市多功能汽车CM8已于2004年9月成功上市;HEV混合动力轿车匹配也于2004年11月通过国家科技部终验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第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平台MPV车CV9近日也已上市。此外长安还开发和制作了杰勋、龙腾、长江鲟、御风四款概念车,分别在2003年、2004年、2005年的北京和上海车展亮相。
目前长安正在进行新的技术攻关,小型乘用车、三厢轿车、中高级轿车、中小型SUV汽车、微型两厢轿车、2.0升发动机CA20等“九车五机”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