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正在寻求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发展资金的可能性
近日来,李书福大部分时间在到处做说客。
“也许他在预想,投资300亿元去扩产,他一个人是否有这个能力把它消化;或者在想将计划2015年产销200万辆梦想变为现实;还有可能在构思,此后10年,吉利需要募集这个惊人的数目,自己要挖空多少心思去融资。 ”吉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刘秘书并不很清楚他的老板在干些什么。
从李书福的个人财富和整个企业的收入来看,还不及这个投资额的1/3.一位比较熟悉吉利融资路径的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吉利为了突围资金瓶颈,已经去寻找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这种途径来融资;另一种途径是借道股市增发股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银行还是他最后采取的冒险途径。”
他认为,吉利扩产缺钱,但现在已没有回头路。
如何突围
李书福对《财经时报》记者说过,2005年吉利总资产是80亿元,净资产2.18亿美元(16.98亿元)。不难看出,吉利的负债率是79%。
“与其他同行比较,吉利对资金的饥渴程度要高得多。”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这样评价。在他看来,资金需求大并不是坏事,证明吉利汽车生意做得很火。只是,在比拼资本能力的竞争中,如何突围是个问题。
“银行是决定吉利生存的上帝,之前吉利对银行的依赖,放在了资金手段的第一位。”吉利一位主管人士这样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
吉利一直借助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饥饿。2003年,徐刚凭借其财政背景为吉利成功争取到了1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其中6亿元来自光大银行,4亿元来自上海银行。
今年4月28日,人民银行开始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据分析,李书福走银行融资的途径,成本不小。
令李书福从长计议的,是吉利正在寻求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力求通过这种方式寻找到发展资金的可能性。李书福向《财经时报》强调:“已经有一些大型企业在跟我们接洽。”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指出,结构调整预期目标:提倡公平竞争,鼓励兼并重组以结构调整带动发展,形成1~2家年产2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占产量10%以上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形成若干家年产100万辆以上(其中自主品牌占50%以上)、出口占10%以上的骨干汽车企业。
对此,一位行业人士十分贴切地描述,李书福看到了政策对汽车业的利好,就马不停蹄地到处扩产,希望进入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他认为,李书福前期扩产资金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最好不要把它打了水漂。
实际上,给吉利带来实质性支持的,是李书福想到的最后一招:借道股市增发股票。
向股民增发股票
李书福曾经一夜骤增资产6亿元。而今,又一轮财富与权利的交易,即将从这里开始拉锯战。
去年5月,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0175 .HK)发布公告称,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收购Proper Glory(简称“PG”)68%的股份。PG持有吉利60.68%的股权,为吉利第一大股东。此前,作为吉利集团的实际持有人——李书福已经持有PG32%的股份。
此次收购后,李书福全面掌控了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汽车。
据业内人士透露:“如今,吉利仍然把那次收购看成是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使企业能够朝着预定的方向快速发展。”
但是,在财富背后,一心想打造汽车王国的李书福,又将如何经营这个平台呢?
上海一位证券分析师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受政策的影响,小排量车一路走红,但小排量车的利润其实很单薄。”在他看来,即使如吉利汽车公告所称: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年业绩,股东应占盈利1.11亿元,较上一年度的8131万元上升36%。但是吉利至今都没有公布去年的年报。
在这蹊跷事的背后,《财经时报》记者手里的一份资料显示,2004年年底,吉利的经营业务现金流均为负值,即-2108.8万港元,投资现金流也是负值,即-502.6万港元。同时,吉利的“银行结余和现金”才149.9万港元。现金之匮乏可见一斑。
“照此推测,这家公司经营现金流为负,公司的经营就会处于亏损状态。”上海的那位证券分析师进一步解释。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吉利如果真的亏损,可以先到银行贷款,然后去借道股市增发股票,筹集资金后首先还给银行。这样的融资方式来得快,不过也有风险。而且这个融资方式的风险,是看得见摸不着的。
据了解,去年,浙江吉利和上海华普资本性支出预计为7亿元,主要用于研发新产品及现有厂房的技术提升。但是,吉利单班产能为230辆,按规划2007年产能将达到600辆。如此算来,“以不具规模的销量去支撑未来而建立的庞大体系,显得有些吃力。”有关股民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了担心。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