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比亚迪年报显示,2005年比亚迪资产净增22.2亿元,增长了25%,实现毛利14.54亿元。在产品分类营业额明细表中,电池份额从2004年的79%合理下调到59%,而汽车产业所占比例则从6%上升到10%,增幅达68%,成为年报的最大看点。
证券分析师认为,从资金流、产业结构等数据上看,历经一年的调整,比亚迪(1211)“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整个集团财务状况更加稳健,产业构成日趋合理,多点盈收也为公司的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比亚迪F3的成功推出带来的。
2003年3月,“电池大王”比亚迪宣布告别“单身”的日子,“娶下”陕西秦川汽车制造厂,这一“骇世惊俗”举动,令追随的基金感到“黯然伤神”。它们联手洗仓,2天内打掉了比亚迪30%的股价。这只曾作为在港H股最高价优质股,几天内股价跌到12元。三年磨一剑。在承受了股价低迷、业界质疑种种压力之后,专心造车的比亚迪终于在2005年9月迎来了“爱情的结晶”——F3的诞生。
F3在市场的表现更是不负所望。今年一季度,F3夺得了“三冠王”:全国产量增幅冠军(1045.04%)、销量增幅冠军(877.91%)、国内单品中级家庭轿车的销量冠军(11213辆)。截至5月初,比亚迪F3( 报价; 图片)共售出3.4万辆,在国产新车型中名列前茅。F3的优异表现让比亚迪在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利润走低的车市打了个翻身仗,销售额从2004年的3.89亿增长到2005年的6.28亿元。进入2006年,比亚迪股价飙升近40%,多家证券公司在投资评级把比亚迪股份列为“买入”级别,里昂证券评析,比亚迪汽车业务订单强劲,这将是带动业绩的其中一个主要动力。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