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经济时代,购置一辆汽车,除了向物资管理部门申请指标以外,上牌的所有手续都是由单位自己办理的。由于汽车很不普及,大家对这一过程都不熟悉。为了上一副牌照,需要前后折腾好几天,特别是郊县的单位,有时要在旅馆住上几天。 因此,一般郊县单位,都委托郊县物资部门代办各类手续包括上牌服务。这是汽车市场中“一条龙服务”的雏形,那时的“一条龙”其实很短,只是代理上牌,而且收费昂贵。
改革开放以后,汽车走进了市场,随着经济发展,被长期压抑的购置汽车的需求被逐渐释放出来,代理上牌的一条龙服务变成普遍。随着供求关系的演变和市场竞争的逐步兴起,汽车销售过程中的“一条龙”越生越长。拍牌、保险、上牌、装潢、验车、索赔、施救、用车保障、旧车处理等一连串购车、用车过程都被纳入到了一条龙服务之中。
一条龙服务不仅为客户提供了各种方便,也大大延伸了汽车营销企业的产品价值链,为之带来相应的服务收入。毫无疑问,这是一件于消费者和经销商都非常有益的事情。一个越来越方便,一个能增加自己的产值,何乐而不为。
但在实际上,一条龙服务也有它的另一面。
由于产业链的延伸,对经销商而言,必须在客户服务和企业管理两个方面作出改变。在软产品产业链上,要更多地研究顾客心理、顾客需求,研究服务产品的开发、服务标准的建立、服务产品的定型,研究保证服务质量的各类培训、监督系统和整体执行,研究顾客反馈和应对措施。在管理产业链上,必须同时考量自己的战略、政策、组织结构、人力资源、蚕物策略、经营方针、企业文化、生产管理、系统激励。只要其中某些条件缺损,一条龙服务的经营目标,就难以实现,一条龙服务各类承诺的实现就会出现偏差。近年来,汽销业中涉及一条龙服务的投诉有增无减,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延伸的需求比条件创造走得更快。
对消费者来讲,问题同样存在,因为世上没有免费午餐。当我们要求提供更多服务,享受更多利益的时候,往往忘记服务也是产品,而产品是有成本的。因此,一条龙服务毫无疑问需要购买。理直气壮地要求免费,又理直气壮地要求提供优质服务,从价值平衡的道理上来讲绝对是不存在的。许多人迷信商场上的“送、送、送”和一系列免费菜单,结果发觉羊毛仍然出在羊身上,个中道理不难理解。
经济学认为,买卖双方的关系非常微妙,他们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对象。伦理学则认为:“义以生利,利从义出。”为了“一条龙服务”能够在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更加坚实的桥梁,这些原则都应成为我们的对标,我们应当从中找出中点。经销商:请你理直气壮地为一条龙服务公开标价,并把服务标准公之于众。消费者:也请你大大方方地支付一条龙服务费用,堂而皇之地享受一条龙服务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并把它写进一纸合同。
至于有人嫌此麻烦,继续“周瑜打黄盖”,这就不在我们的讨探之列了。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