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价入市谋得一定市场容易,但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才更为关键
人吃五谷杂粮,有个小病小灾,大家都司空见惯。人,这样精密的高等生物尚且如此,走下生产线的汽车,作为机械产品,使用的年限长了,坏个零件,丧失了部分功能,甚至某个总成都坏了,谁也都理解。
很多消费者把汽车看成是家里新添的“人丁”,呵护备至。但是谁要是点背,碰上个娇柔的“林妹妹”,一身是病地进了家门,虽说是新车,这倍加的“呵护”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真会弄得消费者身心疲惫。
河南张先生买了一辆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小型车,行驶了300公里时,车窗玻璃升不上去,接着是空调皮带轮被卡住,然后机油标尺又卡住了。几个月后,发电机坏了,找了维修站,维修站说下雨天不敢着车,自费买了个新的发电机换上了。没多久发动机底部开始渗油,维修站的师傅硬说是空调水。
消费者在投诉中说:“我跟维修站的主管理论,对方不仅没有认真解决问题而且出言不逊。等维修站的管理人员发泄完后,事情不了了之。而售后服务中心也摆出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消费者与厂家去协商。”在他们的无理取闹中,消费者成为最弱势的一方。
消费者花钱买了厂家的汽车,不管怎么说,厂家提供售后服务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弥补。这事的起源是质量问题,使事态升级的是维修站的恶劣态度。这个消费者的解决办法是将车卖掉。
无独有偶,河北张先生新年“碰头彩”。2006年1月1日,他也买了一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微型厢式车。买车那天交了钱还没迈出4S店的门,就发现两个后减震器是坏的,4S店的人不给换车只换减震器。他投诉说,自己当时认了!但是第三天发现暖风水箱漏防冻液,到了修理厂整个前半驾驶室被大卸八块。这又算了!可是过两天汽车气门响,不久后减震器又坏了……
人们常说“苦尽甘来”,照这个样子,看来张先生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盼到安心用车的好日子。不管是谁碰上“体弱多病,先天不足”的车,心里肯定好受不了。有的消费者气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
从生产线上走下来的汽车,用的是相同的零部件,真的可以说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尽管如此,毕竟没有两辆车会完全相同,就像在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产品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浮动,人们都能理解。但是,生产厂家有责任保证产品的品质差异不能差得离谱,新车一诞生就被“多发症”、“综合症”困扰绝对说不过去。
追求产品的质量不能仅仅表现在合格率上,哪怕质量问题只占到了总量的百分之零点几,落到具体的消费者头上就是百分之百,他就可能是这个产品的抱怨者。
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一旦流入市场,无异于送出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引爆。虽然处在爆点的人并不多,但其发出的“响声”却是很多人都能听到的。这一“爆”可能吓跑了客户,也可能会招来看客,企业形象无疑会受到影响。
因此,生产厂家要尽可能地加强产品品质的检测,最好将质量问题截留在厂门之内,这是一道重要的防线。
万一问题车溜进了市场,消费者遇到了质量问题,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就是最后一道防线了。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不是掩耳盗铃,当然也不是大国沙文主义。毕竟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在提高,很多情况下消费者不再“忍气吞声”了。企业不在星星之火时解决问题,将可能不得不焦头烂额地应对“燎原”之势。
非常遗憾的是,有些相关人员没能为企业守住这最后的防线。不仅不能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及时、彻底地解决消费者遇到的质量问题,化解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反而对消费者采取了不礼貌甚至态度恶劣的处理方式,犹如火上浇油,怎能不让消费者心烦呢!
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一定要引以为戒。你可能以低价入市,谋得了一定的市场,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为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一个汽车企业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