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用拼车停车位免费等经济手段鼓励绿色出行
本报讯 在昨天的“关注呼吸、创造健康生活———绿色出行”活动启动仪式上,近20家中外知名企业和机构承诺,将通过经济等手段鼓励员工“绿色出行”。
除了呼吁之外,专家还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减少自驾车的办法。
中国企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欧盟商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英国石油(BP)、壳牌(Shell)等企业以及对外经贸大学等大专院校都对绿色出行的倡议积极响应和支持。一些代表当场签署了“绿色出行”承诺书。
在昨天的会议上,北京环保局宣教中心主任张宝森在会上透露,自5月15号设立“每月少开一天车”之后,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拥有私家车朋友的支持。新闻媒体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到现在只有十几天的时间,100多家单位,数十万人表示将参加绿色出行活动。
政府、民间相互鼓舞
新京报:作为专家,你对政府改善大气质量有什么建议?
杜丹德(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市政府很重视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尤其是挥发物有机物等,并做了不少的工作。我们正在找一个有效的办法,将研究成果与政府的政策结合起来。其实,政府也会受到民间力量的鼓舞,像今天这样的活动,会引起政府重视的。
我要建议政府在环保方面做一个很好的例子,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公众积极参与。
多种经济手段减少自驾车
新京报:承诺书上的经验可行吗?
杜丹德:在美国类似的经验有多年的历史。一些机动车道,必须是多于两人的车,才能进快车道;有一些公司也会给乘坐公共交通的员工提供经济补偿,或者给提供拼车的员工提供一个免费停车位。另外还有税收的减免,最高可减免20%的税收。
新京报:向员工提供交通补贴的方式在德国普遍吗?
傅洛达(中国民促会德国项目专家):不少,像这些大公司、政府机关,通过与公交部门协商,可获得优惠的乘坐价格。
新京报:今天这样的活动可操作性有多大?
傅洛达:关键要看乘坐公共交通方不方便。在北京坐公共交通,相对来说是便宜的,自己买车,保险、油价、停车费很多,自驾车上下班看起来很方便,其实并不方便。我认为,基本上会朝这个(公共交通的)方向发展,慢慢来吧。
王志轩(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在全国拥有1440家会员单位的联合会正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通过进行车改,对乘坐公共交通的员工进行补贴。我们承诺,将使环保成为一种时尚,成为自觉行为。
■花絮
借儿童节宣传绿色出行
“非常荣幸的是,我们的启动仪式在国际六一儿童节举行,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空气质量对他们成长很重要。今天虽然是晴天,但我们看不到蓝天。”
美国环保协会首席经济学家杜丹德在“绿色之行”启动仪式上表示,孩子拥有最稚嫩的肺,最容易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
“污染大户”践行绿色出行
首批签署“绿色出行”承诺书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王志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天是乘坐地铁来参加活动的。他说,电力生产的过程也对环境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污染,作为电力行业,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保证环境不受污染。
IC卡鼓励记者坐公交
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杜丹德从中国民促会秘书长黄浩明手中接过一张北京交通一卡通。
而参加启动仪式的嘉宾和记者,同样从主办方———美国环保协会和中国民促会工作人员手中获得一张IC卡。 (责任编辑: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