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涨”声不断而笔者认为,节约石油资源、遏制旺盛的消费,价格杠杆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有限。
从理论上说,价格杠杆具有调节商品的供需功能。价格杠杆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 如果商品的需求弹性很小,那么价格的调节力度将会十分微弱。对于刚性商品,价格杠杆虽能让一部分旺盛的需求欲望受到节制,但无法从根本上遏制需求的上涨势头。堵不如疏。要缓解刚性商品的供需矛盾,除使用价格手段外,还可通过替代商品缓解需求压力。
众所周知,石油属于基础能源产品,像粮食一样具有很强的消费刚性。因此,要从根本上缓解石油的供需矛盾,一要发展石油的替代品,二要利用新技术提高使用效率。总之,要从根本上节约石油资源,还要靠技术创新。
首先,大力开发、推广石油替代品,降低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在这方面,巴西的经验值得借鉴。据报道,为了推行能源替代计划,巴西政府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推广“乙醇汽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部门下令汽车生产厂商对发动机等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规定无论是巴西本土生产的还是进口的汽车,都需符合使用乙醇汽油的标准才能在巴西销售。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惟一不使用纯汽油做汽车燃料的国家,乙醇汽油约占巴西全部能源消耗量的43%。由于与本国支柱产业蔗糖生产相结合,巴西逐步形成甘蔗生产――乙醇燃料――乙醇汽车这一全新的生产链条,国际石油价格对巴西社会经济影响因而大大减弱。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石油消费大国,巴西发展石油替代产业的经验最有借鉴性。
有资料显示,洁净煤、天然气、太阳能和一些可再生能源是可供选择的石油替代品种。然而,目前由于对这些替代品认识上的不足,石油替代品的开发和利用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汽车,现在国内厂商只是在汽车排量上做文章,市场上几乎见不到可供选择的油、气两用车,投入使用的油、气两用车基本上都是改装品。油、气两用车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太阳能汽车了。面对日益突出的石油供需矛盾,有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产业政策,逼使厂商技术进行创新,开发新品种,提高石油替代品的使用空间,以优化资源结构。
其次,要加大科研力度,利用新技术提高石油资源使用效率。但是市场的不规范,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节油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石油是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商品,同时也正在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节约石油资源,稳定石油供应,不仅仅具有经济意义。随着油价的逐步攀升,通过价格手段调节石油供需矛盾的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推广石油替代品和节油产品已刻不容缓。
(摘自《中国产经新闻》)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