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整体上市,可能激发潜在的利益纠纷,导致迟迟不能上市。几家核心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初现端倪”
坐落在上海市威海路489号的那幢大楼,弹指一挥间,由原来上海汽车集团变成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汽股份)。 这幢楼“见证”了上海汽车行业发展的风雨里程。
“上汽股份上市肯定是要上的,但没有确切的时间表。”近日,上汽股份某高层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上汽股份股改后,其全国战略布局各有侧重。
“上汽股份到处布局,实际上集团的资产良莠不齐,有赚钱的,也有赔钱的。”一位熟悉上汽股份的人士如是评价道。
行业人士认为:“在迫不得已选择时,上汽股份有可能选择海外上市。但该公司如果要整体上市,关键是如何处理与合资伙伴的资产关系。”在这位人士看来,上汽股份已开始走上融资之路。
通盘整合资源
上汽股份自去年完成股份制改造之后,其主业发展布局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在知情人士看来,着力于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市场,是上汽股份的立足之本和战略框架。
据了解,上汽股份股改后的全国战略布局,东西南北各有侧重。比如推动上海通用南厂投产和上海大众三厂改建工程、与德国大众共建新的发动机合资企业,以及在上海建立浦东和嘉定两大零部件园区等。
从南方市场看,上汽股份将在柳州投资建设微型车发动机项目。“整车的发展离不开核心部件的支持。”一位行业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
此外,针对北方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上汽股份将通过建立青岛微型车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在北方的整车生产能力,同时将在烟台正式投产发动机。
对此,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示:“降低产地与销售地间的运输成本,对保持微车的低价位和高性价比优势至关重要。”据悉,微型车市场成为上汽股份新的增长点。以2005年为例,上汽股份麾下上汽通用五菱产量突破30万辆,市场占有率从2004年的25%,迅速提升到30.7%。
对于西部地区的布局,上汽股份也与合作对象达成了共建重型车生产基地的意向框架。
上汽股份董事长胡茂元表示:“将中国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棋局来通盘运筹,可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依靠与各地优势资源的合作共赢。”
有人预测,上汽股份上述资源的合作方式,是在为上市做准备。
还不是最佳时机
“海外上市,是上汽股份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上汽股份一位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叹息道,“我们目前的上市方案,基本与原来股改时没有变化。”
知情人士认为,上汽股份股改时曾谋划过引进投资、海外上市、进入A市场三种融资渠道。他指出,该公司已经在全国进行了一些布局,但还是一个框架,仍没有见到盈利。
业内人士均表示担心。他们质疑,上汽股份这个大家庭还缺资金。与东风汽车已整体上市比较,上汽当然很着急。也许布局就是一个融资的试水阶段,如果不行,再利用股改的另一个方案。
关于上市事宜,有关证券分析师预测,上汽股份的A股上市可能性不大。这是因为,上汽股份资产关系复杂,同档次的“大块头”在前面排队的不少。比如几大商业银行以及上海的宝钢都还在等待中。
据分析,将如此庞大的资产如何装入A股也是个问题。据银河证券一位姓韩的分析师分析,以上汽股份近400亿元的庞大资产来说,想要装进A股上市,可能性非常小。
这位分析师还表示,如果上汽股份没有绝对的把握和持续的高盈利能力,赴港上市则是条险路。以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额1亿港元计,香港上市费用大致在1000万~1500万港元之间,上市后每年的维护费用(管理费、会计师费、律师费、港交所年费等)也数以百万港元计。
“若稍有闪失,上市代价惊人。”上汽股份某高层私下对《财经时报》透露,上市还没有固定的时间表。他非常明白,赴港上市的成本中,40%以上属于上市前费用,如果企业未上市成功,前期开销至少有800万港元要打水漂。
“上汽股份要获得实质性支持,吸引投资者认购才是惟一的解决途径。”中信证券某分析师坦言。
合作伙伴可能难说服
“上汽股份一旦要整体上市,合资伙伴难融洽有可能是问题。”海通证券一位分析师说出自己的观点。
对此,《财经时报》记者分别致电上汽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海汽车公司。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以商业秘密为由,上海通用的有关人士仅以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回复。
上海大众公关部门某负责人回答:“我们仅仅是上汽集团的一个投资企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各占50%,要上市的话,德方是不可能同意的。”
“我看前几天的新闻,说上汽股份很快要上市。如果真的要上市,子公司也没必要参与。”上海汽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层表示。
东吴证券一位分析师对此的看法是,上汽股份存在复杂的投资情况和股权问题,合作伙伴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上市可能很难。
业界都在传言上汽股份很快要上市。“如果真的整体上市,可能激发潜在的利益纠纷,导致迟迟不能上市。几家核心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初现端倪。”知情人士分析。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