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发在华首款车型特锐的水土不服没有让大发停止对中国市场的渴望。而本来就被称以“小型车鼻祖”的大发,在眼下中国市场对经济型车的热情上涨时,决心恰到好处地再次杀到。
记者从外电报道获悉,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与日本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合资成立一汽大发(吉林)车身部件公司,主要生产及销售汽车车身及车身部件。 注册资金为2870万美元,双方各出资50%。这一消息已得到一汽吉林宣传部的确认,但其负责人表示当前没有对外宣传的考虑,并未透露更多信息。
预计首推紧凑型MPV
据日经BP社报道,大发和一汽吉林汽车已签订了技术授权等合同。预定以丰田与大发联合开发的小型多功能车为原型,生产面向中国市场开发的小型车,并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以大发品牌上市。此次设立新公司主要是为了生产该小型车使用的车身部件。
其实,早在2005年11月,一汽吉林即与大发工业株式会社在吉林省吉林市签订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共同生产“紧凑型”小型客车。协议表示,该车将作为一汽吉林的主导产品。
一汽吉林有关人士向本报透露,该原型车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进行重新开发,可能是一款紧凑型MPV,瞄准“高端微型家轿以及中级商务车”市场。该人士同时指出,大发与一汽吉林的合作意愿由来已久。一汽希望在这位轻型车“制造专家”身上学到技术,而大发则希望加入中国这块汽车热土的淘金者行列。
有业界专业人士指出,大发此举意味着其将开始在华品牌重塑之路,其没有选择整车生产的合资,而是选择技术转让的快捷方式,同时车身及车身部件的国产化又为其成本优化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该人士亦表示,由于大发品牌之前在中国市场知名度不高,且当前经济型乘用车领域面临国产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多重抢食,大发品牌在华崛起仍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大股东丰田的“扶帮带”。
特锐正走向死胡同
一边是大发在吉林开展在华的新一轮投资,另一边其首款国产车型“特锐”将面临变革。一汽丰田公关部有关人士表示,特锐的产量应该会越来越少,今后特锐的销售渠道肯定有变化,具体计划由丰田(中国)方面进行整体考虑。记者上周五就此事采访丰田(中国)公关部人士时,其表示不知情;并向记者解释,大发的日常运营由其独立决定。
此前,业界传出特锐将现在的大发标志更换成一汽车标,挂新标的车有望于8月份上市,并可能放至天津一汽网络进行销售。天津一汽高层此前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事不应由他们回答。同时,特锐是否仍在一汽华利工厂进行生产一事?至今也没有明确。
上周据一汽丰田经销商反映,特锐目前的状态是按订单生产,接近半停产状态。经销商同时表示,消费者并不需要为此担心特锐的售后服务,因为根据协议,厂家会继续提供特锐配件。
据透露,特锐现在的制造商一汽华利是由一汽集团持股75%、新加坡金狮集团持股25%共同组建,且金狮集团只是获取投资收益,并不参与直接经营。特锐是以技术转让方式与中方进行合作,这就意味着一汽集团拥有绝对话语权,为特锐的改造提供了可能性。
记者同时得到有关数据,特锐4月份产量仅51辆,今年前4月总产量为287辆,总销售为388辆。记者另悉,特锐从2003年四季度上市至今,销量一直不高,正在走向产量与成本的死胡同。“同时销量和成本目前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销量不高,国产化率很难下来,而无法实现国产又使特锐的成本居高不下。”一汽华利内部人士表示。
显然特锐市场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并没有抑止大发在华掘金的热情。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一汽大发(吉林)车身部件公司,说明大发正在寻找第二次发力的机会。
- 相关链接
关于大发
国内许多消费者对大发品牌实在没有太多了解。其一,其原装进口业务没有在华正式开展;其二,其首款国产车特锐每况愈下,并不能担当提升大发品牌影响力的重任。
但提起大发在中国的历史,应该从夏利说起,早在1984年就将夏利牌微型轿车技术转让给天津,合作生产夏利牌微型轿车。照此说来,大发是与中国技术合作得相当早的日本汽车企业。
日本大发在1907年成立,当时是发动机工业公司,后在1951年改称现名,目前以生产小型轿车和发动机而闻名世界。1983年研制出世界最小排量的0.993升三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突破了柴油机每缸排量需0.4升以上的技术限制。
目前丰田汽车公司占有大发的多数股份。在日本这个轻型车的大市场,历来是大发和铃木两强相争,从上世纪80年代起竞争就非常激烈,从2005年开始,两者常常在第一第二位置来回换位。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