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60天缓冲期即将过去,中美关于汽车零部件的贸易争端未能达成相关协议,为此,美国、欧洲计划联手加拿大,把与中国汽车零部件贸易争端提交WTO,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磋商请求。
此次零部件关税纠纷起因于中国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28%),而不是中国加入WTO协议中规定的10%到14%的税率。 美国等三方认为,中国对外国进口汽车配件的税收政策有歧视嫌疑,意在鼓励中国汽车厂商使用国内汽车配件,而且鼓励外国汽车配件厂商将生产转移到中国。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戴麟表示,此次贸易纠纷交给世贸仲裁委员会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如果要申请仲裁,起码要两三年才会有结果,时间拖得太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政策研究会副会长陈炳炎也指出,基于外资汽车企业配套供应的封闭性,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很难进入这些外资汽车企业的配套体系,如果再允许组装生产,将威胁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生存;而很多欧美汽车企业要进入中国,在其它汽车项目上需要中国政府的支持,因此谈判的筹码并不多,估计欧美企业在这场争端中最后会选择妥协。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