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辉
梁朝辉:这方面日本人不愿意交培养费,不愿意在中国更多去推广一些理念的前期投资,德国人不一样。德国人真是把实实在在的预留和一种期望值带到中国。日本人第一考虑经济利益,因为他是一个商人,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从日本的插头可以看出来,英国的插头是世界上最重的插头,香港也是这样,卡在墙上根本不会动,美国是两竖加电线,德国是两个圆,日本是最小的两个薄片,中国是没有什么插头标准的。因为插头和插座一年能省铜和电材最起码是英国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二分之一。 因为插头小,插座可以做得很小。
在造车理念方面,商业利益最大化。在日本的造车全部理念中不会多投资一分钱,不会给你一分钱的升值可能,所以日本的二手车贬值还是比较快的,用完就得了。就是这么一个概念,在中国来讲,大家还是需要长时间来了解,但是日本车在用油方面安静方面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什么样的土壤环境会生长什么样的植物,日本的造车理念跟整个国民精神是息息相关的,这个国家从资源来说没什么,渗透到每个人的观念里面的意识就是刚才谈到的节约、够用,可能就是很根本的问题。
梁朝辉:在美国也能做好车,美国人要求比较高,比如雷克萨斯打美国市场,用料方面做得也很好,要两百万的车我就做两百万的车。但是在中国肯定不会,用这个精力去中国造什么。
主持人:何老师同意吗?
何仑:刚才我们谈了多问题,主要集中在碰撞这样一个被动安全的状况下,日系车不同的表现和差距。但是可能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也反映了造车理念,就是主动安全性。在这方面可以说德系车绝对领先,我们以主动安全装备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所谓ESP,日系车当中叫VCS,电子稳定程序,以前最早是装配在高档车上的,现在所有的欧洲高档品牌基本都标配了这个设备,在德国的ESP装配率在67%,日本的车只有7%装配了ESP,美国车是11%。我们也可以看到造车理念的区别,德国车的造车理念是引导潮流引导消费引导需求,而日系车采用跟随战略,你制订了这个标准,我们观察你的情况之后,你可能出现什么情况,随后再跟进。引导者肯定付出的代价非常高,支付的正本也是非常高的。
实际上某日系车这个事情特别典型,实际大家都注意车身断裂,往往忽略了为什么会失控,在我看来之所以失控,很大程度上或者说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在于没有电子稳定系统。如果有电子稳定系统的话,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紧急避让前面的障碍物不会出现失控。但是也有一个极限速度,不是说任何的速度,雅阁断裂,某日系车断裂,130、140时速的情况下避让情况下断裂。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韩国车保了我一条命。如果在最初主动安全方面已经具有足够的装备的话,那么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日本高端的车上选配了ESP,国内只有中级轿车中只有速腾标配了ESP,宝来早就可以选配ESP,凯旋是中高级轿车,这两款车都是欧洲车。
虽然说成本比较高,因为ESP本身似乎并不值那么多钱,也就六七千元,实际上ESP本身意味着你得包括ABS、ASR、EBD,等于是三四个电子设备的折合。一般说了ESP,其它的都不用说了,EBD、ABS都不用说了,要求你必须得把那些装备都装上之后我再通过ESP进行整合。这样成本就高了。
南辰:过去在欧洲ABS从技术的发展来看,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来看,ABS逐渐作为标配,欧盟国家会要求汽车厂商出厂就装,作为纪律性要求。现在的发展趋势,把ESP作为一种纪律性标配,根据相关厂家提供的数据,大概可以降低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率60%,在高速状态下紧急转向不会失控,不会调头。在中国来讲,虽然我们的汽车发展水平、消费水平比不上欧洲国家,但是这种趋势应该保持一致。用更加高的主动被动安全配置,而不是消费者现在关注天窗的程度高于ESP,这个导向就不对。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