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辰
主持人:我们的短信平台也很热闹,每次一聊到日本车的话题,大家就群情激昂,发来很多短信发表自己的观点。今天从专业的角度、技术的角度分析一下日本制造。
9235:车身从中间断裂绝不是日本车才会有的,宝来也从中间断过,宝马也从中间断过,但是这些事件没有被媒体大肆宣扬,车断很正常,关键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823:今天这几个嘉宾合起伙儿来刺日本车,我刚买一个某日系车,别吓唬我。
主持人:刚才有些朋友对嘉宾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如果从车身断裂这个角度上来评价一部车安全与否的话,很多车都断了,不是只有日本车才断。
何仑:确实有很多不同品牌的,包括欧洲的车也可能出现断裂。实际上我们进行任何一种比较的时候,必须得遵守几个基本前提,第一就是说它以什么样的速度行驶,撞到什么障碍物,当所有这些基本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时候,我们才能评判两款车哪个车更结实,哪个车更糟糕。
但是在实际当中,无法进行这样的判断,我们只能根据车制造的过程,刚才谈到的激光焊接,包括车身本身的钢度来判断。某日系车这样的事故首先是日本车,日本车在这方面可能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一点。厂家说某日系车的用户操作不当,什么叫操作不当?显然是指当时的速度超过了最高时速,当时好像是140公里,超过了规定速度,如果认为这个是操作不当的话,本身违反交通规则。但是实际当中,大量发生这个问题。换一个情况,德国车在140时速的情况下,它撞会不会断裂。
梁朝辉:有可能做一些控制。其实有一句忠告,车速超过一百的时候,无异于一个人坐在一台发动机上行驶。车身无论再强大,对你的保护太弱了。
主持人:我们怎么享受速度的激情啊?澎湃的动力。
何仑:主动安全。欧洲ESP标配那么高,在德国试车我们觉得非常安全,大家非常守规矩。在中国特别需要,意外情况太多,前面的车突然并线,我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映,只能急踩刹车,没有ESP就完蛋了。
9205:我反问专家一个问题,难道日本人就不爱惜生命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加装一些东西保护自己的生命吗?这些产品难道在日本不销售吗?
何仑:日本时速限制是一百公里,实际日本的设计理念由它的需求决定的。首先它的车为日本市场,为美国市场,美国市场也是在110公里左右,既然这个市场严格限制这个时速,我设计到这个程度就足够了,没必要考虑到那么高速度的安全性。
梁朝辉:日本本土的里程表大家注意的话,180公里到头了,没有更高的数字。另外在日本全国家超速的情况太少了,也没有必要过多考虑到超速失控的问题,这部分的精力投资在花哨的电子现时系统、舒适系统、影像系统、音响系统,这些方面做一些花样。
主持人:以前一直有这样一个提法,包括在圈内也有一些朋友有这样的观点,最好的车日本人留给了自己,其次的卖到美国市场,最差的给了中国。包括一些听众以前也通过短信方式反馈过这样一个话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谈到日本制造的第二层话题,就是一个企业的诚信度,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观点可以发送短信告诉我。这个说法到底是不是合适,是不是一个事实,我们一会儿继续和专家继续探讨日本制造。
上半时段就日本车的安全性能跟专家聊了聊,下半时段聊一下日本厂商的诚信度。刚才已经提到普遍存在的说法,三位先来说说那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最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其次卖给欧美市场,给中国的最差。
梁朝辉:不完全是这样的,现在不像前十几年那种概念了。打开车门发现里面的四个喇叭,那个声音特别轻,跟纸做的感觉一样。我当时觉得日本人太绝了,把这么轻的或者这么一种喇叭发出这么好的声音来,控制得非常到位。欧洲不是,欧洲车也让你听得非常舒服非常悦耳,非常着实,但是打开之后发现喇叭沉甸甸的,质感什么都有。欧洲人的脑子不绕这个弯,日本人今年你是采购商,五块钱一个喇叭,明年的指标4.9元,还继续采购,第三年4.8元,品质还得提升,日本人是压榨这个空间。
主持人:在北京市场可以同样买到雷克萨斯,这是一个很好的品牌,有同样很好的车。在同等价位当中可以买到其它一些日本车,我非常同意梁朝辉的观点,就市场的需求去生产车。南辰老师怎么看?
南辰:进口车在转为国产车的过程中,减配置这个在业内已经是公开的东西了,而且不光存在于日系车上,比如说到日系车在这方面的表现,在激光焊接技术方面,主动安全的配置方面可能体现得更明显一些,其它国家的车在跟口应该说也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有两种角度去理解。第一,针对中国的路况油品做了贴近性的调教,这个是正常的,但是也利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空子,就像大梁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哪些地方变了,哪些地方没变,即使作为业内的记者也很难获得这种信息,把这个车拿进来再国产。据我了解,有一些车国产化之后出现的质量故障包括日系车,包括其它国家的车,都跟匹配的好坏有关系。
主持人:就像我们听说的,你看得见的地方都特好,看不见的地方别提了。
梁朝辉:欧洲车也有,这个真的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价格导致的,大家拼了命降价。
何仑:中国消费者首先看的就是价格。
梁朝辉:我特别呼吁大家对于厂方的造车导向一定从安全方面考虑,电子什么电子什么,甚至天窗真皮座椅全在这方面宣传,主动安全要是有的话,也是小压的字。在美国七八十年代ABS气囊标配,我们看克莱斯勒几万块钱的太阳车很破,但是标配,老百姓需要安全,所有的车都是标配安全系统,我们现在不是,最高配置四百才有ESP。
何仑:一流产品二流有不同的版本,最早的版本说法是来自于《中国可以说不》这本书地作者不是说一流产品留在日本,他说日本人是面向日本背向亚洲,一流产品输欧美,二流产品自己用,三流产品卖给亚洲。佳美认为是好车,所以卖给美国,这是一流车,二流车皇冠卖给中国。后来这个问题正好97年我去日本专门向丰田公司的高层提出这个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事先我已经提出了,他们为此做了详细准备,他们当场给我看丰田的车系,文章中所说的一流产品佳美在我们的车系中远远低于皇冠,皇冠是除了世纪之外是丰田车系最高的车型,应该说我们把最好的车型拿给中国了。
皇冠和佳美之间还隔着阿法龙,我们能说把三流产品拿美国去卖吗?不能这样说,美国有这种需求,中国有这种需求。在97年的时候,中国的私人用车消费比较少,大多数是官方用车,要求是行政级别的轿车。既然中国有这种需求的话,那我们就提供。实际上在那时候这个问题应该说法是不能成立的,那个时候日本已经开始有什么需求,我给你提供什么样的车,就是这样一种理念。现在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是价格和看得见的配置,既然中国消费者好这个,那我就提供这个。德国车老想告诉消费者,潜在当中的某种需求,比如安全性你可能不知道,可能一辈子甚至碰不上一次,但是我给你提供一种保护。对于消费者来说哪个更有吸引力,尤其中国的消费者消费处于初级阶段,由于这些配置不同造成价格不同,日本车的配置比较丰富,因此选择日本车的可能性非常大。
现在就是这种情况,要想改变这个格局,一方面德系车通过它倡导的更高标准、更高理念,无论是安全还是性能,广大消费者接受了这种理念之后,反过来就会对日系车形成压力,必须得提高你的安全标准特别是主动安全性还有你的性能。但是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主持人:一直以来在听众当中有这样一个说法,这么一种传说,今天彻底把它解释清楚了,其实日本的这种理念完全可以理解是情理之中,毕竟是商人,商人就是要盈利就是要卖东西,它当然要了解你需要什么,就会给你生产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在情理之中。通过今天的这期节目重点探讨这两个广大听众朋友关心日本制造当中的两点话题,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声音和力量呼吁大家在买车的时候能够真正意识到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首先要的是安全。
何仑:至少我是这样的。
梁朝辉:希望汽车厂商广告上不要出现过多的花哨东西。
南辰:主动被动安全都很重要。
主持人:通过这期节目提醒大家买车的时候先要看看这部车能够给你提供的主动安全系统有哪些,被动安全系统有哪些,然后您再看选什么样的车。感谢直播间的三位嘉宾,今天的星期三会客室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李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