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的”走了,自行车回来了
两个极具对比意味的新闻撞到了一起。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近日透露,建设部坚决反对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做法,已勒令一些城市恢复被取消的自行车道。杭州曾因“逃离”事件而夺人眼球的奔驰出租车,因为经营困难,近日获准退出市场,改作他用(6月16日《第一财经日报》)。
套用一句经典的名言:“奔的”走了,自行车回来了,两件事都值得庆贺。两年前,奔驰出租车在杭州闪亮登场,据说旨在“提升杭州城市形象、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其实,要是有“高端”需求,倒也不妨“奔的”上路。可是,你不能为此去限制使用自行车道。能坐出租车,毕竟是少数;能坐“奔的”的,更是少数。为了取悦坐“奔的”的,怎么能不怕得罪骑自行车的呢?这可能才是“‘奔的’走了、自行车回来了”所需人们思索的问题。
困惑之余,值得深究的是,在这种显失公平的决策背后,展示政绩和认定政绩的机制到底是什么?如果政绩不是由“奔的”来展示的,恐怕就不会出现“奔的”被迫退市的新闻了;如果政绩是由骑自行车的来认定的,决策者就绝不会出台限制使用自行车道的政策了。这两个“假设”要是有望成为“事实”,“奔的”走了,自行车来了,才有可能成为两件真正值得庆贺的大好事。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