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合资后的第一选择应当是经济型车,而PSA集团正好也是一家以生产经济型车为主的企业,两者间的合作无疑是比较合适的
“哈飞与PSA集团合资的说法纯属传言。”就此前关于哈飞与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在深圳合资建厂的传言,哈飞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赵慧侠近日在接受《财经时报》记者采访时,正式做出回应。
但他同时也承认,哈飞其实一直都在盼望能与国外大企业合资。
此前还有消息称,哈飞的轿车和微车项目已经开始分网销售,并猜测这是为即将到来的合资做准备。对此,赵慧侠承认了分网销售的事实,但同时强调这更多是出于企业销售的考虑,与合资没有直接联系。
并非空穴来风
尽管哈飞高层斩钉截铁地予以否认,但是,哈飞与PSA集团合资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据了解,在今年深圳工厂建成的新闻发布会上,哈飞销售总经理康平的一些说法引起了众多猜测。
康平在这次会上表示,两年前开始选择在深圳设厂时,就考虑到与国外汽车企业合资的问题。沿海的港口优势和哈飞汽车的南北布局,能够吸引国外汽车巨头们的投资。
这一说法当即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关注。当场就有人询问,哈飞是否正在和国外大集团洽谈合资事项。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场的哈飞人士对这个问题选择了保持沉默,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在被问急了之后,有关新闻发言人干脆对外界表示,他对此事毫不知情,也没有收到关于发布此类消息的授权。
据一位参加者回忆,这样的做法颇令人有点儿“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很值得回味。事后,哈飞也没有公开表态否认,这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怀疑。
合资已没有障碍
一直持有自主创新理念的哈飞,对待合资的观念正在悄悄发生转变。更多的人已经接受一个新的观念:合资与自主创新并不相悖。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受国内汽车业的整个大趋势影响。自从政府公开表示支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之后,连合资企业如今也高调唱起了自主创新曲。
哈飞的一位高管告诉《财经时报》记者,哈飞其实已经为合资留出了底线,那就是保留企业的自主品牌。只要符合这一点,哈飞就愿意和国外大企业就合资问题进行接触。
今年将强制实施的分网销售策略,也被认为是哈飞为了合资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哈飞的高管们至今依然对外声称,轿车和微车分网销售只是从销售的角度考虑。然而,哈飞销售部门的员工们更愿意相信,这其实是要为今后的合资铺平道路。
据分析,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分网之后,不但可以在微车领域继续坚持自主创新,还可以在轿车领域与外方展开合作,这样可以让各方面都能感到比较满意。
在以往一直困扰着哈飞合资的军企血统,似乎也不再是一个障碍。在两年前的资产重组中,哈飞把最后一点儿属于航空的非民用部分完全剥离出去,使公司变成一个纯粹的汽车生产企业。
更重要的是,哈飞在合资问题上似乎已经得到了上层管理部门的认可。赵慧侠的一句话泄露了天机:“我们现在和长安一样,今后在合资上已经不再有任何阻碍。”
被疑为放烟雾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哈飞会很快成为下一个长安。
他的观点是,同样脱胎于军工企业,同样生产经济型轿车,同样都寻求合资,这两家企业很可能会有相似的选择。既然长安合资后的第一个品牌是经济型车,那么哈飞合资后的第一选择也应当是经济型车。
而PSA集团正好也是一家以生产经济型车为主的企业,并且在中国市场纵横多年,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位人士认为,两者间的合作无疑是比较合适的。
中国的汽车政策规定,国外汽车企业在中国最多只能有两家合资伙伴,而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许多大企业都已经在国内“名花有主”,达到了规定的上限。这意味着哈飞的选择将会相当有限。
而且,PSA集团目前在中国还仅有一家合作伙伴,从理论上来说可能是哈飞不多的选择之一。一位业内专家认为,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PSA集团理应是哈飞最重要的考虑对象。
在与PSA集团合资的问题上,哈飞高层都予以否认。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在选择不多的情况下,哈飞不可能一点儿都不考虑PSA.当然,沃尔沃这样的企业也同样是选择之一。但是,专家认为两者联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哈飞的产品以经济型车为主,而沃尔沃则是高档车厂家,双方的产品平台难以共享,其他方面的相容性也较小。
有一种观点较有代表性:考虑到国际惯例,企业双方在谈判时都会刻意保密,哈飞的否认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在故意放烟雾以混淆视线。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