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出口产品一向以价格低廉闻名于世,也一度因低价优势游刃于国际市场。一时间,走出国门,“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随处可见。然而,这样做换来的结果却使一些企业始料不及: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投诉。 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迫使政府不得不摸索一个合适的法规,限制出口企业间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5月上旬,商务部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修订草案)并征求意见。该规定的出台将替换10年前原外经贸部发布的《关于处罚低价出口行为的暂行规定》。新规定条款比以前更加细致,惩罚也更加严厉,如被商务部查实确属“不正当低价出口”,被调查企业和其法定代表人都将被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被调查产品还将被禁止不超过12个月的出口。据悉,修订草案征求意见过程持续到月底左右,之后将择机出台。
从目前形势看,国产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势头很猛。据海关统计,2006年第一季度汽车整车(含成套散件)出口6.26万辆,出口金额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04.5%。然而出口获取的实际效益却每况愈下,如2006年出口轿车达1.68万辆,销售所得共计1.16亿美元,折合单车售价仅为6900美元;这一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58%,而销售金额却仅增长302%,相当于单价从2005年一季度的9639美元下降了39.7%。
这一结果,很大程度上是由低价竞销造成的:你出低价,我比你更低,在国际市场上打“价格战”互相残杀,将价格越压越低,自然出口获取的利益也就越来越少。譬如在俄罗斯市场,由于大量的国内品牌涌入并频繁祭出低价策略,致使在俄中国汽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状态,由此可能会使一些品牌招架不住而只能选择退出。
而更可怕的结果是,由于在国外低价竞销,对国外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造成极大冲击,由此遭受该国市场的反弹和阻击越来越激烈。据商务部统计,2005年我国企业受贸易摩擦影响的直接出口金额就超过300亿美元,自1995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中国汽车在国外遭受“反倾销”的状况,目前虽然还不是很突出,但发展下去,就很难不遭受像鞋子和纺织品目前正受到的一样“待遇”。
由此可见,少数在海外市场盲目打价格战、涉及不正当低价出口的企业,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害对外贸易秩序。在缺乏市场诚信体系约束和行业组织有效管理的情况下,通过法律规范外贸竞争秩序就显得更为紧迫。长城汽车对外发言人商玉贵日前谈到《草案》的出台时对笔者表示,《草案》的出台特别有必要,其实应该更早一些出台。长城汽车出口已经有8、9年,这么多年来对这个问题深有感受。特别是国内一些不知名的小企业,因为急于想出口,就搞一锤子买卖,那怕赔钱也在所不惜,不知这样的出口还有什么意义可言?长城经过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从实践中得出经验,如果想要在海外站稳脚根,就一定要在海外逐步树立起自己的名牌,不能做一锤子买卖,搞短期行为。但碰到这种搞一锤子买卖的企业,我们也显得很无奈。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外商与长城洽谈得很好,本来已经快要签合同了,但突然间会中途杀出“程咬金”,用比我们更低的价格来抢走这份合同,即使没有被抢走,外商也会趁机以此向我们进一步压价。而这种情况,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他说,照此发展下去,今天摩托车行业在海外全军覆没的情景,就将是汽车业明天的写照。
不难看出,商务部出台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正是面对频频而来的贸易摩擦,在产品出口前先设置一道关卡,以减少国际贸易纷争。新法规也将使汽车出口企业更好地对付涉及不正当低价出口的害群之马,最终迫使所有出口企业在同一个区域市场上学会联合,而不再单独行事。自然,这也将让外方难以找到“反倾销”的口实。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