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车市场的一系列变化,是中国汽车业一步步走向成熟的侧影。
今年7月1日,中国将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进一步降低部分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据财政部介绍,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将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16.4%降至10%。 至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所承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已经履行完毕。
近几年来,进口车关税下调幅度很大,目前仅为12年前的10%。在20多年前,中国还在以高关税壁垒来保护脆弱的汽车工业,时过境迁,曾经受到政府严格控制的进口车市场,在逐渐规范中从主流变为补充,国产车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本土企业也开始坦然接受市场的挑战。
进口车市场的20年变迁
1985年以前,中国整车进口关税为120%~150%,同年6月起,又在原有基础上加征80%的调节税。到1986年,汽车进口关税上调为:排量3升以上的汽油轿车为220%,3升以下的为180%。此规定一直延续了8年,导致中国进口轿车的价格长期以来比国际市场贵3~4倍。
由于进口车价格居高不下,国产车定价也水涨船高。尽管国内散件组装轿车,依照国产化率比例,进口税率只有25%到60%,但是国产车价格同样高出国际价格数倍,长期不能与国际接轨。
1994年,我国对进口汽车关税第一次进行了调减,175个汽车税目中有105个下调,关税税率总共降低13个百分点。排量3升以下的进口轿车关税降为110%,3升及以上排量的降为150%,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到1997年10月,3升排量上下的进口轿车,税率已经分别降至100%和80%;2001年又进一步降至70%和80%。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依据谈判协议,从2002年至2004年,我国继续实行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以60亿美元的汽车进口额为基数,每年增长15%,直到2005年1月1日全部取消进口配额。
2002年是2006年前关税降低幅度最大的一年,从当年1月起,排量在3升以下的轿车,关税从70%降到43.8%,3升以上的从80%降到50.7%。就在那一年,中国汽车市场“井喷”,需求量出现爆发性增长,各厂家的产品产销率基本上达到100%。当年汽车产量为325万辆,比2001年增长9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109万辆,同比增长55%。
2003年,3升排量上下的进口轿车,关税降至43.8%和50.7%;2004年降至34.2%和37.6%;2005年1月,进口汽车关税整体降到30%;一年后再次降到28%。
取消“进口配额”实现市场化
长期以来,进口车市场都是一个让人困惑的话题。关税下降之后,进口车价格并没有应声而跌,个别车型价格上升。那么,影响进口车价格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有专家表示,其实关税只是进口车价格中的一部分。目前国内进口车的价格主要由5部分构成,即: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和经销商费用。这其中,到岸价格由于涉及外汇汇率变化,也并不是统一的。
最早影响进口车价格的,除了关税外,就是进口车配额。很长一段时间,配额都是影响进口车价格的主导因素。受高额利润的诱惑,倒卖汽车进口配额的现象时有发生。2003年,进口许可证曾风光一时,最高时被哄抬到10万元以上一张。
2005年,我国取消实行了20年的汽车进口配额,开始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管理。自动登记制对进口车数量没有明确的限制,更加市场化。但登记制要求取得品牌授权的进口车经销商,首先必须申请和登记自己所需进口车的品牌和车辆数量,相关机构通过审核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等方面来综合考证,确定是否向其发放进口权,然后在海关部门作相应备案。因此,进口车经销商必须首先拿到国外汽车厂商的品牌代理权,导致经营进口车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品牌代理”规范经销商队伍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影响进口车市场的重要因素,它迫使非授权经销商退出,授权经销商的地位得到加强”,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认为。
该办法规定,汽车供应商对未经汽车品牌销售授权或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不得提供汽车资源。这意味着,进口车经销商首先要获得生产企业的品牌授权,并要具有一定的经营实力。依此规定,目前,许多境外企业都已经在中国成立或准备成立投资公司,由子公司担任该品牌的中国总代理。由于丧失向海外贸易商直接下订单这一功能,进口车经销商要比以往减少40%的利润,这将直接威胁到一些进口车经销商的生存。
丁宏祥表示,该办法加快经销商优胜劣汰,促使汽车销售企业在专业化、品牌化方面下功夫,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更加理性成熟,对规范汽车市场的营销行为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此举在使进口车市场进一步规范化的同时,也将引发国外汽车厂商在华进口车运作模式及渠道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体现在其对货源、价格和网络的进一步控制上。
丁宏祥认为,随着进口车总代理商的成立,跨国公司将逐步主导进口车市场,但过渡阶段仍将借助国内大经销商的力量,进口汽车经营短期内将存在多种模式。
“落地完税”制度控制进口车份额
2005年进口车实施“落地完税”制度后,国家不再设进口车保税仓库,取消进口车保税。这意味着车辆到港即要求经销商付清车款和关税,汽车进口商经营成本将大幅增加,市场将会进一步淘汰实力稍弱的中小经销商。
以前国家对进口车实行保税政策,汽车保税区成了进口车的“蓄水池”。汽车到港后,先存放在保税区,有了买主,再交税出库,因此经营进口车资金压力不大,风险也不大。而“落地完税”制度规定,进口车到岸须立刻申请报关,并交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总计65%左右的综合税。如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将全部实行退运出境。这意味着此前进口车经销商一贯采用的“卖出几辆车,报关几辆车”的做法,也将因此寿终正寝。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认为,随着“落地完税”制度的实施,进口车价格有可能止跌。这种可能产生的最大原因在于进口车经销商经营成本的上升。如果在成本上升之际车价继续下滑,那么进口车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实行“落地完税”制度的意图很明确,即增加进口车商的运营成本和流动资金占用,提高进口车经销风险,从而控制进口车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此举一度被认为是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措施之一。
进口车市就像一面镜子
来自天津、大连和广东口岸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进口车数量大幅下滑。1~5月,天津口岸进口汽车19674辆,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8%和34%。而经广东口岸进口汽车的企业由去年同期的887家锐减至260家,进口车数量下降近五成。
丁宏祥表示,国产车的竞争能力提高、替代性加强,使进口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进口车市是整个汽车产业链中一个非常小的环节,主要是因为进口车在车市中的比例很低。但同时,进口车市又像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汽车产业的很多问题。以前进口车有很严格的保护,现在基本上放开了,没有严格的数量控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进口车的规模也不是很大,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大概1.5万辆的销售规模。当然,进口车的平均价格可能会比较高,因为普通的中小型车都悉数在中国国产,适合进口的多是一些大排量和个性化车型。
从这两年的销售数据分析,进口越野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毕竟这些车型售价较高,普通消费者无法承受,但对于一些追求个性化的新富群体来说,无疑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更何况,由于国内SUV市场的迅速萎缩,许多打算生产高档SUV的合资厂纷纷取消了引进计划,30万~50万元的价格区间基本上被国产高档轿车所覆盖。既然高档车厂家无心顾及SUV市场,进口车商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主任徐长明指出,进口车在车市中的角色,将由数量补充更多地转变为品种调剂和弥补空当。从今年开始,进口汽车的车型结构、价格水平都将有一个较大的调整。进口车商需要有的放矢,才能在市场上把握主动。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