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对吉利慈溪的百万产能计划决口否认,但一个在吉利内部被称为“158663ES”计划正在展开。吉利的大举扩张是狂热之下的盲动,还是精心筹划的棋局?
2006年6月6日,北京。6款新车型的效果图摆在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和他的随行人员面前,它们是吉利即将推向市场的新产品。 大家对其中4款的看法都很一致,只在2款车上意见出现了分歧。李书福喜欢前卫、夸张的造型,这符合他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吉利控股常务副总裁杨健却趋向保守一点的方案。他认为,个性过于鲜明会限制汽车的销量,而且以吉利现在的生产工艺还不能完美地实现这种夸张的设计。现场大部分人站在李书福的一边,但李书福最终采纳了杨健的提议。
安静地倾听他人意见可不是李书福创办吉利9年来的一贯作风,董事长的意见被当众否决,在一两年前的吉利更是绝不可能发生。和李书福相识十年的杨健说:“李书福在修炼,他这一年多来的变化是我从来没有想到的。他正在从一个带头冲锋陷阵的将军变成一个统帅。”
然而,在业界,李书福依然是狂妄的,也是孤独的。在他自成一派的话语体系中,他与一汽、上汽始终无法对话,后者只是吉利坚持自主创新的反衬教材,只有丰田才是他追随的目标。尽管吉利已经跃居国内汽车厂商销量第七名,但在中国主流汽车企业看来,李书福之于吉利不过是一个农民在造农民车,他喊出的“吉利2015年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2/3出口海外”的目标,犹如天方夜谭,只能听听罢了。
对此,李书福淡然视之:“一个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它现在做的怎么样,而是要看它是不是每年在提升、在进步。这是最根本的。至于说农民,我做过2年,那是10岁-12岁的时候。”
日前,有媒体称,吉利在慈溪开始了它的百万产能计划,而李书福和杨健对此却决口否认。但他们同时表示,一个在吉利内部被称为“158663ES”的计划正在展开。未来五年,简历将推出15款全新车型,8款发动机,手动、自动变速箱各6款,3款无极变速器以及混合动力车和方程式赛车。
然而,业界相当一部分人士仍然对吉利的扩张持怀疑态度:“吉利的布局缺乏章法,李书福激情大于理智。”而中国民族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助理曹鹤分析说:“吉利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正处在一个产能扩张、技术升级的临界状态上。这个临界点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但也意味着企业过了这一关,将出现质的飞跃。”
自由舰时代
今年1-4月份,吉利共售出汽车7万辆,其中向中级车过渡的产品——自由舰占到34%,售出2.4万辆,成为吉利产品系列中销量最多的产品,从而改变了长年以来美日、豪情等低端车型占据总销量半数以上的情况。在吉利,自由舰已不仅仅是一个车名这样简单。“自由舰是吉利中级车战略的开端,也是我们从低价取胜进入质量取胜时期的一个标志。”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张爱群说道。
在没有人相信吉利能造车的时候,李书福把汽车简单化为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和一个铁壳。设计路线采用逆向设计方式,即比照一款车,进行测绘、开模具、建数模。而从自由舰开始,吉利采用了正向设计法,即先构想车型,然后建数模、开模具。从整车车身到咯扣、螺钉等都具有完整的计算机数模。
现任吉利集团副总裁的沈奉燮,曾任韩国汽车工程学会会长、韩国大宇研发中心主任,主持过凯越和spark的开发。2004年加入吉利之初,他认为吉利的技术水平、设计路线和对品质的认识与国际标准相差非常大,但“自由舰可以说是吉利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通行的开发流程和开发模式所做的正向开发项目。吉利从此彻底告别了原来的图板铅笔的开发方法,采用计算机虚拟化设计、并行开发模式,初步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开发流程。” 沈奉燮说
2004年北京车展期间,吉利的核心管理层在北京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讨论的问题为自由舰和彪王两款产品的投产问题。2003年,整个车市处于井喷状态,大部分企业急于进行产能扩建,吉利也不例外。宁波市政府承诺在下邵地区拨给吉利5000亩土地,作为已经处于开发当中的自由舰与彪王的生产基地。但进入2004年,李书福感觉到国家开始宏观调控的苗头,于是他在北京会议上提出,把正在宁波北伦基地生产的美日、优利欧迁到台州临海,对北伦工厂生产线进行彻底地改造,用于生产未来的自由舰和彪王。但大部分管理成员认为,生产线搬迁成本和风险都太大,而下邵的土地合同已经签了,手续费也已交付,等宏观调控过去后政府一定会履行承诺。
李书福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吉利面临的不是需要一个新的生产基地这样简单,而是要通过自由舰对老基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而这次改造关系着能否就此改变吉利廉价、低质的市场形象,具有战略意义。
北京会议后,宁波基地预先生产出4000台美日、优利欧以保证搬迁时期不断货。从9月起,吉利开始对宁波生产设备进行搬迁,几百技术工人举家迁往临海,全过程耗资六七千万。到12月份,美日、优利欧在临海的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成,预先生产出的4000台基本消化完毕。之后,吉利投入4亿元对宁波基地的四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采购韩国塔金属、宇信和台湾福臻公司的成套模具,引进5000T大型冲压线,购买了12台瑞典ABB公司的点焊机器人。过去,吉利采用国产模具,钢板冲压后造型不到位,工人必须用榔头敲敲打打,再刮上腻子才能进行焊接。在涂装线上,以前油漆是一桶一桶调和的,很难避免色差的出现,改造后的宁波基地采用中央调漆槽,保证了涂装质量。
“现在看来,董事长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新产品不仅改造了老基地,而且自由舰已经为集团的利润做出很大贡献。”吉利汽车副总经理兼宁波基地生产部长的雷方甫很有感触地说。目前,自由舰的售价在6.98万-4.98万元,而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的自主开发更为吉利迎来利润空间。据吉利内部人士估算,目前一辆豪情车在生产环节的利润只有5%,而自由舰的平均单台利润率则为20%左右。
2005年,香港上市公司吉利控股(0175.HK)实现纯利1.1亿港元,做出重要贡献的正是其上海基地的华普汽车和吉利自由舰。今年一季度以来,自由舰持续保持单月6000辆以上的销量。吉利控股该季度的销售收入为20亿,利润1.5亿港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00%,其中约有一半的贡献来自自由舰。而在自由舰之后,吉利开始进军高附加值的中级车系列,金刚、彪王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自由舰是吉利造车史上划时代的产品,我们今后的产品只会在它之上。”李书福说道。
幕后指挥官
李书福说:“我们天天都在动脑筋,怎么让企业处于一个非常有效、有序的状态。” 2004年7月,吉利成立了流程再造领导小组,李书福出任组长,并以流程再造办公室主任张爱群为首先后两次到海尔学习。之后,工作组开始在吉利内部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总结了5个方面69个问题,结果发现,决策随意性太强正是造成其他4个方面问题,如集团战略目标不清晰、组织机构不稳、人员不稳定等的根本原因。“过去吉利拍脑袋的事情太多,缺乏科学的决策流程。如果决策总在变,人员、组织架构自然不会稳定。”张爱群说。
同年10月,吉利把过去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修订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委员会成员包括总裁、副总裁和各个分公司总经理等十几个人,并根据讨论项目的不同,对成员进行机动调整。同时,委员会采取例会制,每月召开一次,实行集体决策、个人负责,少数服从多少的原则。任何项目可以充分讨论,一旦决定,相关的负责人就要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到底。
最初,李书福担任委员会主任。2005年3月,他辞去主任,只以列席的身份参加会议,委员会主任由吉利常务副总裁的杨健出任。“在这个会上,董事长有一票否决权,但李书福很少使用,我们能感觉到他对特权的使用很慎重。”张爱群说。比如,在自动变速箱的项目上,李书福希望搭载吉利自动变速器的产品能在2005年5月就投放市场,以便让路桥工厂尽快产生效益。但经营管理委员会认为,投放前必须进行充分试验与验证,做到有100%把握。李书福最终作出妥协,直到当年11月自动变速箱才开始上市。而当李书福把他十分热衷的亚洲吉利方程式赛车项目的合同拿到会上进行讨论的时候,遭到委员会的驳回,原因是运营营模式不清晰,没有考虑到几千万的投入如何收回。
杨健已成为吉利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这个44岁属虎的中年人曾经是一个年利润十几万的小厂老板,他最初加入吉利摩托,只是为了学习一下,而其工资只有区区300元。杨健从组建信息部开始,到总裁办公室、组建售后服务部,建宁波工厂、临海研究院、路桥工厂、上海基地,最后又回集团管规划,整个吉利包括杨在内只有两个半人像这样在每个基地包括研究院都干过,其中半个是杨的秘书。“我在吉利做的不是开头的事就是救火队员”,杨笑言。
2004年5、6月间,当时正好是奥克斯、波导刚进入汽车行业,“他们搬着板凳坐到吉利门口来招人,开价是我们的几倍,那时候研究院就开始动荡,连院长都走掉了。”这个时候杨健被紧急任命为研究院的新院长。到那边,他不仅把要走的人稳定下,还把已经走的叫回来四个人。到目前为止,吉利研究院已经由过去的200人扩大一倍到近400人。
李书福曾找杨健谈了三、四次,希望他来当总裁,但是,把自己定位为“副手型”的杨婉言谢绝,他的理由是“我们现在虚位以待,以后如果有更好的人来,那就很顺理成章,整个体系都不会被打乱,这是最好的。可能现在这个阶段我是合适的。但不代表永远合适。”
2005年底,李书福曾对本刊表示,这一年来他得到的最有价值的建议是来自经营管理委员会,“去年也有,但运行得不正常,今年它已经运转得很好了。”李书福说道。在李书福身边的人看来,近一年多来的李书福也不像过去那样经常会发出命令性的指派,而是给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即使有人找到他反应一些问题,他也表示,应该去照经营班子,他不做表态。“过去的李书福一出差回来就扎进工厂,指挥现场,考察产品质量,现在的他即使出国二十几天,也很少打电话回来。他更多的是在做企业发展战略上的思考。”杨健说。
跟丰田学布局
一直以来,外界对吉利在海内外的布局、产能的扩张存有很大的怀疑。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吉利的布点缺少内在的逻辑关联。
2006年4月,有消息称,吉利汽车与浙江慈溪市政府签约,将斥资188亿元在慈溪建设规模达100万辆的汽车工业城。项目一期投资38亿元,预计2009年底投产,实现年产整车20万辆的规模。2016年项目完工后,将形成年产中高档、经济型轿车100万辆、手自动变速箱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的生产规模。这将是吉利的第7个工厂。但目前,吉利的30万辆产能的实际利用率也只有55%。对此,李书福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明确表示:“所谓的百万工程根本不存在,慈溪项目是因为当初下邵的土地没批下来,致使即将批量生产的彪王和其三款改型产品无处生产而兴建的。总投资大约十几个亿,初步规划的产能为15万辆。一期实现年产5万的目标。”
虽然有关慈溪项目的传言有误,但从去年以来,吉利开始在国内外快速布点、建厂却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吉利内部的消息,吉利兰州汽车项目已于今年3月动工,年产能设计10万辆,下线的首款产品将是自由舰,而湘潭项目将主要用于生产自由舰和金刚。
对于吉利在国内乃至全球的部署,杨健表示,吉利的一个准则是紧跟丰田。2004年底,李书福提出吉利到2015年将实行200万辆产销,其中2/3出口海外的目标。外界将之视为一个口号,但李书福已经开始考虑如何让吉利从一个地区性企业成长为一个全国,乃至跨国经营的企业。为此,吉利开始全面总结、分析丰田在日本国内外的布点情况。到目前位置,丰田在全球27个国家建立了56个工厂。在其34个整车厂中,美国有5个,中国有4个。“丰田在中国的工厂辐射了中国东南西北的大部分人口密集城市,吉利的布局应该具有同样的效果。”杨健分析说。
按照吉利的规划,相比于丰田在日本本土拥有6个工厂,吉利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将超过6个。如果把其目前在长三角地区5个布点:临海、路桥、宁波、上海、慈溪视为一个点的话,未来吉利在中国的基地将辐射到全国20-22个省市。按照这一思路,吉利选择湘潭,是因为其可以辐射湖北、河南、广东、安徽等地区,而兰州属于中国西部地区,吉利在那里建厂将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不过,杨健亦坦诚,目前吉利在湘潭、兰州的项目还属于试探性阶段,工厂里只安装了焊接、涂装、总装生产线,耗资最大的冲压厂要等到产品在当地正常销售后再兴建。
在海外,吉利同样确立了跟的路线。“我们相信,丰田在全球的布点是经过大量调查分析与论证的,我们不去考虑它选点的理由,只要跟着去建就可以了。”杨健说。“至于先跟哪个,后跟哪个,我们会量力而行。”
风险
当吉利的扩张日益加速的时候,资金问题也成为业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目前为止,吉利控股(0175.HK)的股价长期在1元港币以下,凭借香港资本市场只融到了最多也就十亿元左右的资金,而其在海内外布点建厂所需的投入已达到几十亿。对此,杨健声称:“过去吉利要建一个厂还不知到资金在什么地方,但现在我们建一个厂,一定是资金已经到帐后才会启动,决不会做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事。”
但吉利内部人士透露。在湘潭项目投产之前,内部经营管理委员会曾有激烈争论,主要是后续投资的问题。管财务的副总裁从财务的角度并不赞同,他认为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人力,公司不可能到那里投资。管销售的副总也认为要到那边投资必须先做过市场调查再决定。但最终还是李书福拍板定案。
事实上,在吉利高层看来,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资金的紧缺。随着吉利全国布局的开始,“我们首先面临的是零部件配套体系的重新建立问题。”杨健说。目前,在吉利的400多家零部件供应企业中有近一半位于江浙一带,400公里以内的配套地理半径是吉利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不论是湘潭、兰州,还是正在部署的其他生产基地,要拥有同样的配套半径就意味着,吉利必须在短期内在当地培育大批与自己具有协同生产能力的零部件企业。
同时,吉利也在悄悄调整其一度大张旗鼓宣传的海外战略。“在去年、前年的时候,我们强调已经出口了30几个国家。现在吉利已经不提这个了。我们认为,国家进入的越多,面临的危机就越大,因为我们要系统地考虑我们的售后服务。”李书福和杨健的危机感来自于吉利起家的摩托车产业。原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的摩托车出口大国。但是现在日本的摩托车市场占有率在慢慢的提高,中国的摩托车在慢慢的减少。这主要是中国厂商没有处理好售后服务的环节。
自从参加法兰克福、底特律车展之后,吉利陆续接到来自欧洲、非洲市场的8000多辆订单意向,但“我们紧急叫停了一些新兴地区的出口项目。”杨健说。目前,中国轿车出口产品的维修大多委托给国外经销商,但是当产品竞争激烈、利润趋薄时,经销商必然会做出一些不利于企业品牌建设的行为。“单纯讲出口不行,要永久地存活于一个市场,必须在当地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而这涉及人员的派遣、管理平台的建设、配件的运输、包装等一系列问题。这是企业在海外长远发展的根本。”杨健指出。
“吉利虽然喊了很多口号,但发展还是比较务实的,产品价格还是非常低的,但现在并没有得到主流消费者的认同。”这几乎成了分析师们对于吉利的共识。他们的理由是,其它企业总是有一款产品是认真做市场的,得到了消费者广泛认可。“现代有依兰特,奇瑞有QQ,通用有君威,广本有雅阁,但你想吉利的主打是什么?”一位分析师反问记者。
在吉利,一个为了5年的产品规划已经出台,即“158663ES”计划。未来五年,简历将推出15款全新车型,8款发动机,手动、自动变速箱各6款,3款无极变速器以及混合动力车和方程式赛车。李书福为吉利设定的终极目标则是进入全球行业前十名,成为中国的丰田。对于这个目标的完成,李书福的心理预期是“需要两代、三代人一点一点地付出”。“现在的吉利正在种小树,有一天它会长成森林。”李书福强调说。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