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意大利汽车制造商依维柯计划出售其持有印度利兰汽车(Ashok Leyland)15%的股权。随即瑞典斯堪尼亚公司表态,希望能成为依维柯的接盘者,并表示它将与欧洲一些公司联合购买这些股份。
斯堪尼亚是全球重要的重型卡车和巴士以及船用发动机的制造商。 而利兰汽车是印度第二大商用车制造商。印度80%的城市交通客车由利兰汽车生产,其产品涉及18到82座的各类客车和7.5吨到49吨的卡车系列。利兰汽车有计划在非洲、亚洲、中东地区扩大出口。
此举在世界商用车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被普遍认为是印度乃至世界商用车大变局的前奏。在印度汽车市场的范围内,与依维柯的变化相随,印度塔塔汽车再度与巴西马可波罗(Marcopolo)客车制造公司合作,加快竞逐印度客车市场的竞赛。
参考轿车市场的转移,可以肯定欧洲商用车大规模的市场转移将无法阻挡。商用车领域大规模的资产重组看起来已经开始。
上一轮大型的变化浪潮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仅1997年,全球汽车业(包括零部件工业)共发生大大小小的并购业务700余起,总交易金额接近300亿美元。而1998年,联合和兼并事件618起,其中,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合并以高达92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震动世界。
经过近10年的消化整合,世界汽车工业大规模的并购行动基本上趋于平缓。而随着全球汽车消费市场中心和物流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轿车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大的汽车集团也在逐渐调整目标,商用车市场随即成为市场关注的中心。
商用车公司大规模地资产重组,除了提升竞争力,最关键的还是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和可能获取的利润。雷诺汽车于1999年3月购买了日产柴17.88%(4360万股)的股份,但日产柴一直不是雷诺集团战略性投资的目标,2005年3月8日雷诺将其股份一次性全部出售给了摩根证券公司。2006年3月22日,沃尔沃(AB Volvo)从日产手中购得日产柴13% 的股份,并有权在4年内收购其余6%的股份。通过这一系列调整,沃尔沃将获得日产柴在日本和东南亚的经销和服务网络,并创造与日产柴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依维柯退出利兰,可以说是出于自保而作出的不得已措施,其在两年前还与利兰积极探索进入中国的策略。目前,依维柯除了本部外,还拥有英国塞登阿特金森和意大利阿斯特拉两个全资子公司,及1997年在巴西投资2.4亿美元建立的工厂。在亚太地区,除了在中国有南京依维柯和常州依维柯两个项目外,还有在印度与利兰汽车合作的项目。
一旦退出利兰汽车,依维柯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生产基地只能是在中国。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依维柯如果不能再在轿车上有所突破,就只能在商用车上有所作为。而这一点,也正是中国南京汽车工业集团所希望的。整合罗孚平台后,南汽在乘用车方面对依维柯没有抱太大希望。
去年,利兰表示将借助依维柯在中国的基础,择机进入中国市场。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发布相关计划,直到5月初依维柯宣布要出售在利兰的股份。再次失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无论是对于依维柯,还是利兰汽车,这都将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对成立于1891年的斯堪尼亚来说,其业务遍及欧洲、拉美、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且在欧洲、拉丁美洲均设有生产厂家,目前在亚洲市场上一直没有多大的作为。依维柯的退出,则给了斯堪尼亚一个绝佳的机会。
因此,《新汽车》杂志认为,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商用车制造商的兼并与扩张,将形成商用车世界变局的第二次浪潮。而中国是否能够从这次转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现在还无法考量。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