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业亟待全球化标准
在日前举行的汽车产业发展国际战略研讨会上,一个名为“缔造卓越供应商”的项目被正式提出。该项目旨在利用整合全球技术资源的优势,引入国际化标准,使企业从技术以及企业管理层面能够尽快达到国际水平。 目前,数家浙江公司成为国内首批实施该项目的汽车零部件企业。
会后,就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现有困难、解决途径和如何利用全球资源加入配套体系等话题,《第一财经日报》专访了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 A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亚太地区总监加里·斯盖德(G re g H e n d e rson)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
《第一财经日报》:现今的汽车制造业,汽车厂商全球采购,汽车零部件厂商全球供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此次SAE International 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手,对帮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尤其是生产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有什么样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斯盖德:SAE International 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一个共同的使命,那就是希望在技术标准方面能够进一步合作,开发更好的技术标准。比如对技术标准的审核、制定新的技术标准等。此外,我们还将共同帮助中国企业运用这些标准。SAE International 在全球30 多个国家开展一系列的研讨会,现在也在和中国方面讨论,怎样在中国国内开展更多的研讨会,能够使国内汽车企业从中受益,这样企业不仅在国内有更多的机会展示产品,提高销售额,还可以与全球同行交流信息。
赵航:在国内推广这一标准可以帮助它们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它对于企业管理的诊断是有针对性的,是可以转化成产品的。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零部件企业对于标准引入会不会牵涉到成本问题?对工程分析,会不会因为标准的成本问题,而不能加入到这个开发项目当中来?
斯盖德:如果企业决定参与全球供应市场的竞争,就必须采纳全球的标准。SAE International 的标准可以是一种行业的标准,是设计生产某种产品或者是工艺最佳、成本最低的方式。
技术标准会不会导致企业的短期成本增加呢?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企业在全球的供应链市场上进行竞争,如果不采用全球性的标准,在未来可能需要支付更大的成本。而是否选择承担近期的成本,关键看它的市场定位。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际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最大的差距,是核心技术、品牌价值,还是企业管理方面?
赵航:不好一概而论,因为国内的企业有高低端之分,国外的企业也同样有这样的区别。就核心技术、品牌价值、经营管理而言,我觉得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比如开发整车,整车商提出指标之后需要零部件厂商同步配合开发,才能开发一种新型的车。我们现在国内的情况是整车商有什么用什么,而不是提出什么,零部件厂商就能开发出什么,这就是我们跟国外企业的差距。除此之外,我们的企业经营管理也可能存在欠缺。
《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汽车企业的价格战打得非常激烈,价格战往往会转嫁到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外,汽车价格战会不会导致同样的结果?
赵航:价格战肯定会转嫁到零部件企业。零部件企业作为整车商的下游,如果不具备市场垄断能力就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有,如果没有核心技术也就不能保证产品的市场价格。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