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报的头条文章透露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信息:汽车经销商渴望取得与制造商同等的地位,获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这条信息反映出一个现象,当制造企业最关心的重点由制造技术、生产能力转移到市场上来时,行业内外是否该多多关注汽车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呢?
目前国内经销商流派纷杂:有原国营物资公司转化来的,有汽车厂家早年建的直属销售公司,有社会资本进入流通领域的。 流派的复杂,必然带来管理上的困难,这也就是近几年来整车厂始终在整顿营销网络的原因。厂家采取的方式大都是以不变应万变:年末开订货会,各地报指标,年终结算返利。这种单一的、粗线条的管理方式,在前几年汽车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尚行之有效;但年初以来,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选择越来越挑剔,再加上消费信贷的紧缩,对经销商靠单一指标的管理也暴露出种种不足。而整个汽车市场已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经销商的地位凸显,其要求话语权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对经销商意愿的忽视,在早几年被汽车市场的红火遮盖了。倡导4S店之前,厂家就要求经销商具有信息反馈之功能,但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汽车市场出现较大库存,说明这项功能严重缺失。为了推进4S店建设,许多经销商采取的是信贷方式,从银行借款建店、购车。对于这种方式会对经销商资金链条产生多大影响,厂家也未曾提出过事前预警。年中众多4S店面临倒闭危局,厂家自然也受害不轻。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经销商是汽车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兴衰不仅涉及到制造企业的生存,而且会影响到汽车后市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视经销商的作用,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需要制造企业和相关部门予以认真面对,慎重考虑。
本网以“法定许可”方式使用作品的报酬,已委托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代为转付。请相关作者直接与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联系,联系电话为:010-68003887. (责任编辑:刘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