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半年自主品牌的异军突起,2006年注定要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在整个汽车行业高唱“自主创新”主旋律的背景下,国内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已经踊跃登台,从一开始“韬光养晦”到“厚积薄发”,自主品牌企业由幕后走到台前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
无论是新车型的推出速度还是销量上的屡屡刷新,以华晨、奇瑞、吉利和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车全线出击,一改以前只有合资品牌“叫得响”的局面。更让合资品牌不可小觑的是,这批队伍里的任何一支生力军都具备有朝一日与其分庭抗礼的潜质。在下半年车市大戏的帷幕即将开启之际,我们不妨将上一个阶段的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战果”细数一番。
- 奇瑞A520———创造同排量车型价格新低
排 量:2.0升
上市时间:2006年1月
定 价:8.8888万元至10.58万元
受欢迎度:☆☆☆☆
排量2.0升定价却不到9万元,奇瑞A520以令人乍舌的“低姿态”入市,给国内中级轿车市场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其锁定的直接竞争对手———车市“新三样”(凯越、福美来和伊兰特)也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
奇瑞A520是以奇瑞公司中级轿车A5系首发车型的身份亮相的,配置上,A520和同级别车相比也称得上“富裕”:四安全气囊、瞬时油耗显示、电加热式电动后视镜、倒车雷达、电动天窗、恒温空调、8向电动真皮座椅、6碟CD、电子防盗、动力转向等均为奇瑞A520车型2.0手动挡的标配。
那么,这么一款讲究“性价比”的车型在国内销售如何呢?尽管A520以“超低价”在上市之初聚集了不少人气,然而市场的反应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热烈。即便到了4月份厂家开始全面供货,A520当月在全国的销量也只有不到2000台,这同奇瑞厂家预期的年内销售超3万辆的目标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 吉利金刚———自主品牌引入“钻石”设计理念
排 量:1.5升和1.6升
上市时间:2006年5月底
定 价:6.68万元至8.58万元
受欢迎度:☆☆☆☆
和以往吉利旗下的其他车型相比,在外形设计上采纳了“钻石”设计理念的金刚轿车可谓“脱胎换骨”,其首次亮相便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业界对于金刚的阳刚、俊朗的外形也颇有微词,主要是怀疑它刻意模仿美国某豪华轿车品牌的设计风格。
不管怎么说,作为吉利自由舰的换代车型,定价在6万至8万元的金刚在油耗、价格、配置和安全性能上还是有所提升的。据悉,金刚配备了ABS+EBD、安全气囊、数显倒车雷达,车载免提、MP3、6CD、内置防夹式天窗、方向盘上下可调整等中高级轿车才有的装备和功能,无疑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自从上个月底在郑州率先上市以来,金刚的销量可以用稳步增长来形容。记者近日从吉利汽车销售公司了解到,在上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吉利金刚就有了1400多台的预订量,尽管目前该车型尚未实现在全国所有地区的上市。
- 比亚迪F3———“精准营销”理念的实践者
排 量:1.6升
上市时间: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
定 价:7.38万元至9.98万元
受欢迎度:☆☆☆☆☆
从外行造车到外行卖车,比亚迪在同行的质疑和敬畏中一路走来。而其三年铸就的一剑———F3的持续热销让一切怀疑和拷问之声顿时哑然。尽管在外形上饱受“自主品牌中的丰田花冠”的诟病,但是从市场终端传来的销售数据表明:比亚迪的模仿不失为成功的。
据统计,从去年9月上市到目前,比亚迪F3订销量突破3.6万单。为了避免产能不足给上市新车销售带来不利影响,F3的上市创造性地采用了“精准营销”分站上市的模式。今年4月份某权威机构出具了汽车行业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获得了产量增幅第一名、销量增幅第一名、单一品种中级家庭轿车销量第一的“三冠王”。
比亚迪销售部有关人士称,支撑F3热销的是其市场认可的性价比。据悉,LED冷光仪表盘、电子指南针、GPS导航系统、电动后视镜、数字化速度显示、高清晰DVD等电子设备在F3顶级车型上一应俱全。
- 力帆520———初生牛犊不怕虎
排 量:1.6升
上市时间:2006年1月
定 价:7.7777万元
受欢迎度:☆☆☆
尽管一上市就被网络热炒“翻车事件”,但是力帆并没有动摇对520这款车的市场信心。相反,透过媒体重重质疑的迷雾,初次涉足汽车领域的力帆试图尽快理清自己的发展思路,因此力帆520在上市之后沉寂了许久。
上周力帆汽车销售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力帆轿车上市后,并没有马上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销售,直到今年3月底4月初,力帆轿车才开始逐渐铺向市场,到今年5月,力帆520轿车只累计生产销售了约1300台。
目前,销售渠道仍是力帆轿车的软肋,力帆不得不面对全国范围内经销商数量不足的困境。不过该负责人介绍,力帆轿车的经销商现在仍在不断增加中,北京地区的经销商也有望于8月底确定。
- 华晨骏捷———输不起的“救市”车
排 量:1.8升
上市时间:2006年3月
定 价:8.58万元至12.88万元
受欢迎度:☆☆☆☆☆
由于寄托了华晨“翻身”的重任,骏捷在上市之初就被赋予了许多特殊的意义。华晨骏捷上市后预订十分踊跃,北京地区的一家经销商表示,消费者排队等提车的现象短期内还无法得到解决,经销商手里拿着订单,可厂家每次发过来的车就那么几台,确实是束手无策。据了解,骏捷系列产品中,1.8升手动舒适型产品接受订单最多。
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波上周对记者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接受到的骏捷的订单约为2万多张,而今年中华轿车(包括尊驰和骏捷)的预计总产量约为5万多台。杨波表示,预计供货紧张的情况有望在三四个月内解决。
上周记者在华晨中华轿车生产车间看到,尊驰和骏捷轿车共处一线实行双班制生产,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骏捷和尊驰的日产量在260台左右,其中骏捷占多数。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