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浙江万丰奥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丰奥特由于销售不佳而有可能退出汽车业,其位于上海的整车生产基地——上海万丰客车制造公司下称上海万丰已经暂停生产。据悉,该公司在去年年底处于半停产状态后,今年3月开始全线停产。
为此,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继“奥克斯”退出汽车制造业以后,又一家民营企业——万丰奥特也有可能步其后尘,退出汽车制造业。
当年“奥克斯”的退市告诉我们,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制造汽车。而上海万丰与“奥克斯”不同,其在皮卡、SUV市场曾经一度走红,如今却也难逃停产的厄运,它究竟面临怎样的窘况呢?
受市场和多元化双重夹击
据记者了解,万丰奥特自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以来,主战国内皮卡和SUV市场,发展势头一直不错。在2002、2003年一度达到其事业的高峰期,当年销售额、回款率、增长速度均在民营车企中名列前茅,2004年实现销售6200辆,仍然位居SUV行业前列。
然而,2005年,由于油价持续上涨,SUV作为油耗较高的车型,销售受到直接影响,市场面临整体低迷的状态。与此同时,上海万丰的运营也出现大滑坡,直至今年3月被迫宣布停产。
其实,因油价持续攀升而受到冲击的SUV厂家不仅仅是上海万丰一家,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统计显示,5月份东南富利卡、长丰猎豹、郑州日产、江铃陆风、东风本田等厂家的SUV销量同比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外,由于今年4月1日起大排量SUV消费税税率的上调,在不提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SUV厂家的利润大幅降低,而上海万丰在2004年和2005年的产销量都不足1万辆,无法实现规模效应,也就很难赢利。
也有人认为,万丰奥特的“软肋”是多元化所致。万丰奥特走的是多元化发展的品牌经营道路,涉足SUV不过是品牌多元化经营的一个体现而已。
1994年到2005年,除上海万丰之外,万丰奥特先后涉足零部件到整车,到机械设备,包括摩托车铝轮、汽车铝轮、轿卡车、机械装备、合金涂料五大系列上千个品种。短短11年时间,万丰奥特成为亚洲铝轮生产的最大厂家,并顺势进入整车领域。
这样,万丰奥特拥有三个对外窗口、四个生产基地等产业,多元化扩张使它的品牌变得包罗万象。有业内人士称,万丰奥特行业面铺得太宽,必然分散其在主业经营上的资源,导致上海万丰日益下滑的销售业绩。
虽然万丰奥特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停产只是集团调整市场战略的集中表现”,但是进入2006年,其销售状况已经表明了其被迫停产的必然趋势。有数据显示,上海万丰今年前3个月累计生产575辆,前5个月仅销售了824辆,同比降幅达52.6%。
退出抑或寻找合作?
“我们是民企,比较现实、灵活,没有赢利就停产,因为如果继续生产亏损更大。但我们希望能通过与大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减少风险。”对于停产一事,万丰奥特方面表示,目前只是暂时调整,一般情况下,公司不会放弃整车生产。
事实上,万丰奥特从去年3月开始就一直有寻求合作的行动,当时,上汽股份为引进和生产SUV,就生产基地问题曾与万丰奥特接触洽谈。
万丰奥特对于合资合作确实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其相关负责人表示,万丰奥特欢迎国内外投资者,不仅在整车项目,而且在发动机及其他汽车零部件方面都愿意进行多方面的合作。该负责人称,寻求合作,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符合汽车工业的产业规律,同时也符合国际潮流,所以,万丰奥特会认真对待合作问题,无论是技术合作,资金合作或是其他方面的合作。
然而,据当时的消息人士透露,上汽与万丰奥特进行洽谈时希望兼并万丰,不再保留万丰的品牌,而万丰奥特在欢迎上汽参股的同时,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品牌。最终,双方合作告吹。
此外,法国雷诺、国内的一汽、美国及韩国的外资企业都曾与万丰奥特有过接触,但结果都不了了之。有分析人士认为,万丰奥特的“保留品牌”或将成为其寻求合作的最大障碍。
但是,有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上海万丰的窘境反映了目前国内一大批低端SUV厂家的现状。面对油价攀升,消费税调整,安全、排放、排量、噪音等方面的限制,一部分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将不堪重负,退出汽车制造业。这正是市场优胜劣汰,结构重组的过程,上海万丰可能也难逃此劫。
民企造车何去何从
“民企造车”一直是业界讨论最激烈的话题之一。奥克斯的退出、上海万丰的停产自然也成为众矢之的。
当年,汽车业的火热使造车有如一场“全民运动”飞速蔓延。众多“半路出家”的民营企业都眼红耳热,不管具不具备条件,纷纷投身到这场造车热潮中。
身为“门外汉”,许多企业选择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低端SUV作为突破口。然而,资金、土地、社会风险剧增,让奥克斯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车投资的4000万元仅在1年多的时间里就打了水漂。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造车热,国家推出政策提高汽车业的准入门槛——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同时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此外,新建乘用车、中型载货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而新建车用发动机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15亿元,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5亿元。
这一政策将给汽车业带来更多的基础实力,而不是过分的投机与冲动。
在我国100多家汽车企业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72家,其中年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46家,这些企业大多是民营企业。在国家的产能调控下,国内汽车业的格局将出现变化,部分企业将被淘汰。
大浪淘沙之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将趋向成熟稳定,优胜劣汰成为必然,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都将在这场市场竞争中接受考验。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