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北京交通广播汽车天下与搜狐汽车联合直播的周三会客室,很多老朋友已经守候在收音机旁和电脑旁收听收看我们的节目,每周三的节目同步进行网络直播,您可以登陆搜狐汽车收看我们的节目。
我们本周已经向大家预告过,今天是我们制造系列话题节目的第四期,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国制造。谈到美国制造的这个话题想问问此刻正在听我们节目的听众朋友,美国车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先想到的词是什么词。今天的嘉宾第一位《新车时代》杂志主编蓝河老师,蓝老师曾经参与过的试车自己数都数不过来。让您选择美国车驾驶的时候,您觉得美国车在开起来给你最深刻的印象首先会想到哪个词来形容?
蓝河:随意,因此从制造到设计都比较随意,开这个车的时候,感觉好像不应该这样,但是就是这样。
主持人:这跟前些天聊的德国制造反复提到的严谨正好是一个反义词。第二位嘉宾是来自《汽车之友》杂志的编辑部主任李洋老师。我们谈到美国制造,我知道李洋老师有机会经常世界各地的跑,就你观察,美国车放眼全球的角度来说,基本会在什么地区比较受欢迎,它那么大那么费油。
李洋:美国车从自己的老家开始做起,但是这几年随着几大公司的全球化的并购,它开始出现在其它的市场上。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美国车是一个非常有着北美文化底蕴,而且有着自己个性的一种车,喜欢它的人对它顶礼膜拜,但是不喜欢它的人考虑都不考虑,不屑一顾,就是这么非常矛盾的一种车。
主持人:今天李洋老师是最后来的,您还没来我们三个先聊了一下,基本观点都一致。第三位嘉宾是来自《中国汽车画报》的何毅,我们刚才特别提到美国车,3098说第一个词就是费油。
何毅:美国的经济比较发达,油价比较低,地域比较广阔,人口相比我们又少很多。种种因素决定了它可能一开始对能源并不是很强调,当然现在可能因为整个世界的形势发生变化。
主持人:今天我们和大家聊的美国制造的话题也想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能够让大家对我们的系列话题从欧洲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一路停下来对各国不同的汽车制造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就像每次我们在节目当中谈到的那样,什么样的环境当中诞生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环境会促生什么样的汽车产业。既然说美国制造,必然要提美国经济的发展,包括美国人的个性。这两点恐怕是决定了制造行业特色的关键所在,刚才蓝河老师说美国人造车理念上有那么一点不讲理,而且美国的路非常好,地广人稀,综合以上众多的因素造成美国车给我们造成的印象大、舒适、随意性等等,这是留给普遍大众的印象,但是今天三位嘉宾都是我们行业当中的精英,能够给我们把这个问题分析得透点儿,美国车的个性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李洋:传统当中美国车就是大平正方、傻大黑粗,这是传统印象,这个印象是根深蒂固改不过来了。实际上我想告诉大家的不是所有的美国车都是这样的,他们自己也在不断进化。比如从前几年的车展上凯迪拉克的概念车就标志着新的发展思路,之后出来的量产车确实让人们大跌眼镜,改变了以往对美国车的印象。包括福特提出新概念,这里面做得最离谱的就是克莱斯勒,你看见一辆美国车如果看不清标志但是非常怪,那就是克莱斯勒,基本可以这么说。
实际美国车自己也在变化,也在不断进化,我们对它的看法与时俱进,应该更新一下。而且关于油耗的问题用另外一个词概括,非不能为也而不为也。人都上了月亮了,这点儿事情干不出来?对于他来讲没必要,一旦有必要,他会马上迎头赶上。
蓝河:实际上美国通用一直做新的内燃机也是对油或者能源方面考虑的东西很多,有很多东西为什么说美国的油便宜,美国人有钱,所以不在乎。我觉得不是这个道理。同样的车在美国用和在中国用油耗是不一样的,美国的道路是很平很广的,甚至开一两个小时不用踩制动。汽车在匀速行使的情况下是很省油的,到了北京就像李洋在地铁里面还堵车,在地铁里面不断踩刹车,也是耗油的。我们拿到一个美国车之后认为它的油耗很高,因为美国车自重比较大,你在不断堵车的状态下起步、停车、起步、停车,油耗一定会上去。
日本车如果在高速上跑觉得很省油,同样的车到堵车的地方油耗并不是很低,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时候一个环境造成了车的特性。
李洋:我补充一点,美国人的车后面是挂东西的,挂宿营车挂游艇挂小拖车,由于要求大的拖挂能力,对发动机的扭矩要求很高,在不采用增压的情况下实现高扭矩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大排量。一大排量,即使不挂东西,油也得烧着,就是这么简单。
主持人:我们看看听众通过短信方式给美国车的评价,基本70%以上都觉得费油。宽大、霸气,美国车油耗高、开起来特随意、安全性能还不错,小毛病总是不断。
1464:美国车向到第一词是宽大、豪华、舒适、气派,听说毛病很多。
8531:我开了几年美国车觉得有三点,费油、舒服、皮实。
何毅:说得比较准确。美国车最大的不同要按国家和区域来说,都说北美市场是全球市场的风向标,能接纳全球各个地方的车型,各种各样的无论是贵的还是便宜的。但是自己生产的车型始终在区域里面能有非常好的表现,虽然可能整个占有率在不断下降,但是美国车像美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一样,太强大了,在自己造车方面可以像前几年不太顾别的市场别的区域对它的车的认识和看法。比如它的赛事,完f1.sports.sohu.com/' target=_blank>赛车F1也是最近才刚开始红火起来。种种事情说明它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得很高兴,不用对我指手画脚。欧洲人说你的车造得非常严谨合理,但我不需要,我有我的性子,我玩了很多造车的理念也好,根据我的经济环境,跟我的喜好,跟我的生活环境都有非常大的关系。美国车跟美国人一样,很性情中人。
李洋:跟美国人对待足球的态度也有几分相似。认为足球就是其它的那些国家的,我们只玩美式足球。
主持人:我们聊到各国制造的时候,都谈到各个国家不同的制造理念。美国人的个性可能比较多的美国人的性格当中是喜欢创新的,而且是喜欢搞怪的,喜欢有个性的。现在所有的一些最新的、最高的科技几乎全部是诞生在美国,不能说在造车方面,在技术方面落后于欧洲。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美国人希望造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车。
蓝河:其实美国车比如说奔驰公司在美国制造它的MR车型的时候,当时做的市场调查有几个特点是必须要做出来的。第一,排量要大,车要有劲。第二,宽敞。第三,驾驶座位要高。这是美国人对它的希望。为什么一谈到美国车首先要说它很宽大,这一点我可以理解,你去过美国就知道,中国没有胖子。有一个故事,我的搭档于明在飞机上,旁边过来一个美国女孩子大概十八九岁,他觉得这个女孩子能不能坐在飞机的座位上面,结果当那个女孩子一坐下来,正好坐在他旁边,那个女孩子身上的肉就顺着从扶手底下流过来,他还纳闷是不是肉,趁女孩不注意就摸了一把,女孩很胖没有感觉到。美国人很胖,如果把车做得很小他会很不舒服,自然会把车做得很大。
日本人人才相对比较小,空间做得比较小。每一种设计是根据自己市场来 设计的,而且在20年前大家不会考虑中国人用什么样的车,当时美国是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就是按照他们的需求造车。包括欧洲车到美国去一定要把尺寸改了,否则美国人是不会买的。
李洋:补充一句,欧洲胖子也不少,而且胖的程度跟老美有一拼。但是欧洲讲究薄皮大馅儿,在车里的基本空间还满足你,但是由于生存的空间太狭窄了,所以把外面做得包括砍掉车的屁股,把车做得外形尺寸最小,内部尺寸最大,日本人的造车理念迎合了欧洲人。美国车的几大特点,转向助力档座这是美国车的一大特点,地板档用着多顺手,为什么要这样。如果有一个档抬和档座横在你和你的女朋友之间,这怎么办。如果前排是一个大通座,档把移到方向盘那儿,两个人可以毫无障碍。这是前座。
美国人曾经有一代是后座上诞生的一代,后座的小孩会生意外,如果儿童锁没锁好的话。还有一句话,后座的意外。
主持人:很多人是在后座上诞生的,美国的汽车文化是绝对具有本国鲜明的特色,我们在谈到美国特色的时候重点要说美国车的特点,有一位听众说,你们刚才说了很多我觉得说的很对,但有一点,美国车比欧洲车最优越的一点,比欧洲车舒服。欧洲车非常硬,日本车的安全应不靠谱,综合起来美国车比较中性。
蓝河:在美国很少有包括在洛杉矶等等其它地方,很少有很小的碎胡同,在欧洲一定有这种胡同。这个车在行使当中,身子没有翻过来翻回那边去,这样的感觉很差。把美国车放到一个弯道很碎的地方高速走不会觉得美国车舒服,为什么很多人坐美国车的时候容易晕车,就是因为它很软。但是这种软在高速上面直道上面非常舒服。有的时候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求舒适型的同时驾驶的精准性会降低。美国的道路很宽,不在乎那一点点精准度,开美国车的时候感觉很随便,有时候转向该转过来还没转,该转过来它还没转过来。
李洋:刚才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一种情况可以兼得,但是成本上去了,该软的时候软,该硬的时候硬,只有少数堪称极品车才能用这个东西。
蓝河:美国科尔维特的悬挂也是很硬的,那个车实际在美国车里我是非常喜欢的一款车,造型也很漂亮的跑车,可惜品牌给人印象全是黑社会在开。那个车的风格上就很硬,并不见得美国车一定是那种很的。目前我们接触到的相对是比较软的车型。
何毅:举例来看欧洲人和美国人对美国车的不同看法,当年悍马H2出来的时候,美国所有的每说这个车造得太棒了,这好那好。这个车拿到欧洲去并不是很受欢迎,跟欧洲的造车理念太不相同,50几米的刹车算什么好车,美国人觉得无所谓这么大的车,欧洲人一看还耗油,随便就是20几个油百公里。种种几个关键的因素,他们的观点很冲突。欧洲人很理性,很科学的态度,我觉得应该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美国觉得车大拖东西没问题,会站在自己的文化层面上考虑问题。当然无所谓,欧洲人爱买不买,这就是他们对车的不同认识。
李洋:前两年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广告词,标准由我定。强势的品牌强势的公司既不玩品牌也不玩产品,而玩标准。什么叫标准?这就牵扯到德国人,而且主要讲的是奔驰、宝马、奥迪这样一流的公司,虽然说不像TCPIP协议那样给IT定了一个标准,但是把很多潜移默化的东西灌输到人的头脑当中,别人按他的标准衡量,这样就是一辆好车。
美国人实际也有自己的标准,德国是通过一个个性化的行为来实现车的安全性,你一旦撞车了我可以怎么样。但是美国是从一个宏观的大环境上给你规划处一个非常好的交通秩序,比如单向六车道或者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全美发现没有不限速的路段。即使在亚利桑那的沙漠里面照样有人盯着你,不要以为五百公里见不到人就可以开到270、290,弄不好就一个直升飞机就下来了,非把你擒住不过。像德国有不限速的路段,讲起他们所理解的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权的尊重,这都是不一样的理解。我们不能评判谁是对谁是错,只能说现在两个都非常强势。
6238:我每年经常去美国工作,我发现在美国能够看到相似车的机会真的很少。我觉得这是美国车最大的特点。
蓝河:如果把美国看成一个民族的话,是一个多种人种组成的民族。很多文化交织在一起,其实这一点从美国车的设计上可以看到。各种审美特点或者说各种文化的印记会杂交到美国车上面,你很少在美国车上找到一个相同的或者自己的车,比如说克莱斯勒的车,自己的车都很难找到,一看全都是他们家的车,那只有李洋的标准,你认不出来就是他们家的车,只有用这种方式辨别。
李洋:前提是得怪。
蓝河:他们自己的标准都是在变化的。
主持人:美国人买车都是一个裸车的概念,内饰的颜色、外形的颜色,从里到外都体现买车人自己的个性。
何毅:美国的法规对于改装的管制相比我们宽松多得多,但是前提是大伙儿都非常自觉,有一种自律意识,知道有的地方坚决不能动,这样就造成一个良性的氛围。
李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去拉斯维加斯看车展,当时一去那个场地真是太吃惊了,我也是属于看了很多车的,去了之后发现超出你的想象。美国在改车这块没有任何边际,随便改吧,怎么酷怎么改,怎么大怎么改,怎么小怎么改,走的是无数极端。不是就几十辆车在那儿秀秀就完了,一去两千多辆车,厂家的车展才多少辆车,而且基本没有太多重复的车。
蓝河:当时摄影记者去之后说,光拍两天还没拍到馆里,光拍外面了。
李洋:三厢轿车改的两米多高太差异了,让欧洲人又说了,改这个有什么用啊,你是当个展品可以,实际上开到路上有什么用。但是美国人不管,经济实力在这儿,爱好在这儿,能体现出我改的关键思想就行了。美国人做事的时候不会顾虑那么多。
主持人:综合刚才谈到很多美国制造的理念、美国汽车文化的特色,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和咱们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在节目的下半时段就要和大家聊美国制造到了中国之后现在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特别是大家对于中美合资的一些品牌大家是如何看待如何评价,通过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们。
上半时段几位嘉宾和我们分析一下美国车的制造理念以及美国人民的个性性格当中的特色、他们当地的道路情况以及整个竞技状态,之所以形成美国车的设计风格,这种设计风格是不是同样适合于中国,而中美制造的产品在大家心目当中又是什么样的形象。
1724:对于美国车刚开始感觉还行,但是通用合资之后,拿着韩国车贴上美国车标蒙我们,从此觉得美国人太不仗义。
3855:我现在开的是凯越旅行轿车,别人指着我的车说开一个韩国车,我彻底蒙了,我开的到底算是个啥。
0994:美国车在吃老本,服务站的质量特别一般,从此以后再也不买美国车,下次换一个德国车。
4808:谈到中美合资别克算是比较成功的,看看路上有多少辆别克就知道了。但是别克车有很多小毛病让我特别心烦。
4777:美国车合资之后感觉太粗糙,小毛病很多,车型特少,创新也特少。我本来一直喜欢福特的车,但是觉得他们的车型推的非常少,而且价格也不是很合适,最后还是买了德国车。
主持人:刚才一个朋友提到大切诺基,这应该算是第一个合资的产品吗?
李洋:不是。
蓝河:那个不是大切诺基,而是切诺基。
主持人:是中美合资企业的第一款美国车。我们给切诺基说起,给三位留下的印象,中美合资之后生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李洋:切诺基是一个误打误撞的产物,我们原来管切诺基叫213,为什么出来213?中国人想拿这个当212的换代,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概念叫SUV,那时候根本没有这个概念。那时候引进这个车型想让它当一个高档的指挥车,还是想着军用。所以第一批车出的好多都是涂的国防绿,后来的2500改这儿改那儿,还有2700,这是后来的事。美国的切诺基一开始就当做老百姓没事玩的时候开车,还有切诺基皮卡。
主持人:刚才一位朋友说到现在市场上大家可以看看别克车的保有量也非常高,由此可以说明中美合资的产品也是得到中国人的认可。不知道三位对于刚才我们提到的上海通用、福特,凯迪拉克几款车今年改成进口了,咱们暂且不说,说说对这些车的看法。
蓝河:切诺基当时在市场上的销量相当可以了,玩车的人非常喜欢这款车。但是随后就开始走上下坡路了,当然车型越来越多。别克这款车刚刚出来的时候,那个车并不是非常优秀,但是毕竟让大家觉得终于有一款这么大这么气派的美国车,所以还是有不少的先驱者们购买头一拨车。随之而来那拨车实际上确实像刚才那位朋友所说的,有很多小毛病,这也是美国人的个性造成的,对小细节不太在意。
实际在别克基础上做了调整之后,君威在改造了很多东西之后,应该说改造得很成功,这一点连美国人到中国人看到车情之后也认为改得非常棒,比他们自己的原设计好了很多。
李洋:咱们老说美国人活儿糙,实际上君威的内饰精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美国本土的车型,非常精细。06款的北美款就是咱们的君威,也一个内销转出口的例子。我们中国的设计,我们中国的原创,为中国设计为中国原创转为海外车型的目前只有两个,一个是斯柯达的,来自加长150毫米帕萨特B5的平台,还有来自北美的君威。
蓝河:通用选择上汽作为合作伙伴是非常聪明的,上汽本身在我们国家也是属于有制造经验的企业,同时上海人以特有的精细度弥补了美国人的粗糙,这样来讲为什么说当君威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那个车很多方面已经不太像美国车了。
主持人:通用比较成功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再来说说福特。
蓝河:福特拿过来这几个车型严格意义上说不是纯美国设计,都是欧洲设计,应该说是纯粹的欧洲风格的车,所以福特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把美国设计的车型跟中国做合资。
何毅:从各个大厂家能够看出来,真正在北美本土的一些代表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其实没拿来什么。刚才蓝老师说到福特基本上拿的是欧洲福特的车型,因为是欧洲设计、欧洲生产,什么东西都是拿过来,要不是考虑福特是一个全球的大品牌,它就是一个德国车。咱们可以拿一个产品来看,能代表美国风格的车就是300C,我们可以通过看这个车型,我认为如果能表现好的话,说明美国特色的车型在中国会有它的受众群。如果连这款车型在北美都卖得不好的话,大家以后从北美市场拿车型到中国来生产这个路就越来越艰难了。我们可以拭目以待,看看克莱斯勒300C的表现如何。
李洋:我想回应一下短信朋友说的关于韩国平台美国贴标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没什么不仗义的,以当时的中国市场能够接受的能够畅销的只有这么做。欧洲的通用有萨博、欧宝,都是涡轮增压、高科技的车型,那都是造飞机的企业,拿过来卖多少钱?卖给谁?怎么定位?没法定。不用说赛欧在巴西狗尾续貂,嘉年华在印度第三世界的爱卡,不用说这个,当时的市场只能容纳这种车型,包括现在的凯越。美国通用想得非常明白,包括上海通用,下一步再不拿韩国车了,现在研发中心整个就是跟欧宝绑到一块儿了,可以预见下一步当然不是威达和雅特,掀起新的高潮,跟当年赛欧一样。
听众:谈到合资不管中美、中德、中日等等,每次看到这些车型介绍基本都会写上这么一句话,本车是根据中国路况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和理念,每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特可气。
蓝河:其实大家都认为根据中国的道路环境做重新的匹配,这点可能不要去狭隘理解就是说中国道路很烂,一定要加硬悬挂、抬高底盘,其实完全不是这方面。相当一部分是发动机的重新匹配,坦率讲我们的燃油环境比国外要差,就像我们当年京港拉力塞,走到湖南境界给你加油拿一大水缸拿勺往外舀,这种燃油情况下,不光是外面来的车水土不服,本土人都会生病。针对中国行驶环境做的调整。
还有一个情况,中国太大,最冷的地方和最热的地方常年温差特别大。当时最早出来的赛欧,那一拨车最早出来到海南去,如果玻璃上贴上膜之后,太阳一晒玻璃就裂了。从原设计没考虑到中国人一定要在玻璃上贴上塑料布,这个感觉人家觉得很奇怪。但是这毕竟是中国文化,大家在贴,贴完太阳晒就是裂,因为受热不均匀。以后这个就调整过来了。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三位嘉宾讲得非常尽兴,关于美国制造的话题我们还可以再做一期都没问题,有些问题没有聊透,特别关于美国非常有特色的本土汽车文化,其实我是特别想在节目当中和大家聊,但是没有时间了。感谢三位嘉宾的精彩讲解,如果大家想再次看到听到我们的这期节目可以登录搜狐汽车在精品坊当中点击星期三会客室,感谢三位嘉宾。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