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住家区,早早晚晚人们经常都会见到一些橙黄色的大型巴士出入于街头巷尾之间,早上将小孩子接到学校,下午再送回家。这些独具一格的大型巴士就是美国中小学校用来接送学生的校车,英文称School Bus。
根据美国交通局的统计资料,在美国目前一共有44万辆这种校车穿梭于居民区和学校之间,每天要接送2500万名中小学生;一年下来,这些校车接送的中小学生就高达100亿人次。总的来说,在美国每天坐校车去学校的学生占所有中小学生总数的54%,其余的则主要是家长自己接送,但也有极少数是靠步行。
早期的校车
若是仔细考究起来,校车在美国还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呢。其实,早在汽车发明之前,美国就有了专门接送学生的校车,不过那时候的校车是马车。据说,第一个生产校车的公司叫做Wayne Works,至少在1837年就开始生产一种可以乘坐25个小孩子的马车,专门用来接送学生。不过,那时候的校车大多是用于农村,而不是城镇。这是因为农民住的分散,小孩子上学不方便,没有校车接送就很难上学;而当时的城镇都很小,小孩子走几个街区就能走到学校,家长接送也方便,所以用不着校车。大概在1886年前后,人们就称这种马车为“School cars”或“School trucks”了。
在汽车发明后,Wayne Works在1914年将这种马车的车箱装到汽车底盘之上,于是就发明了动力驱动校车。不过,那时的校车座位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排一排对着前面,而是在车箱周围装一排板凳,小孩子团团坐下,上下车则由后门进入。这个后门直到今天的校车上还保留着,做为有紧急事故时出入之用的安全门,正常上下车时只是用侧门了。
在1927年前后,Wayne Works和另外一家校车厂商——Blue Bird Body Company开始生产全金属车体的校车,这种动力卡车大概就与今日的校车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了。后来其它的厂家也纷纷效仿生产校车,其中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校车还十分畅销。
“美国校车之父”
我们今日所见橙黄色校车的诞生,还要归功于一位叫做Frank Cyr的人。在美国教育史上,Frank Cyr被称为“橙黄色校车之父”。
1939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Cyr博士在纽约市召集了一个校车标准研讨会,专门讨论制订有关校车制造和安全方面的标准。这次研讨会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菲洛基金会用5000美元赞助举行的。当时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尚不是美国独立的州,因而只有48州。这48个州每个州都派有教育部门和交通部门的代表参加,同时生产校车的厂家也都参加了大会。这次大会一共开了7天,代表们一共制订出45项有关校车安全的设计标准和规章。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代表们决定巴士中只有校车才能漆成这种橙黄色的车身,叫做“国家校车橙黄”(National School Bus Yellow),并选择黑色来涂写车上的字迹,以增加早晚光暗淡时的可见度。由于有了这些标准和规则,美国的校车才开始走向标准化和安全化的道路,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正是由于Cyr博士的这些贡献,他后来被尊称为美国的“校车之父”。
校车上的“红绿灯”
在任何国家,儿童都是社会的未来,祖国的花朵。校车是每天接送儿童上下学的交通工具,因而保证孩子们乘车时的安全,就成了学校当局和校车制造厂家首要的任务。
至少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大多数的州就都有立法,要求其它的车辆在有儿童上下校车时,必须两个方向都停下来等小孩子上下车结束之后才能行驶。违反此法规的驾车人常常被课以巨额付款,甚至判以重刑。这固然体现了社会对儿童要给以额外的保护,还因为儿童对危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还不足,需要加以特殊的保护。再说,由于儿童体形小,本来就不容易被驾车人发现,出事故的可能性也较高。
因而,在有儿童上下车的街道和学校旁边都通常划有安全区,供儿童上下校车之用。在接近学校的公路和街道上还设有专门的交通标志,提醒驾车人附近可能有儿童和家长穿行街道,必须分外小心。另外,每一辆校车上都安装有黄色的闪光灯和红色的停车(Stop)标志。当校车将要减速停车之时,它的黄色闪光灯就会象交通路灯一样闪,提醒过往的车辆要准备减速停车。当校车停下来时,这安装在左前方的红色停车牌就会打开,因而过往的汽车都必须停下来等待。有的校车还在左侧后方安装有第二个红色停车牌,为过往的汽车提供更显著的停车标志。这种校车上的黄色闪光灯和红色停车牌,就等于是公路街道上的红绿色灯,所有的驾车人都必须像遵守其它交通规则一样遵守。
然而,保障儿童在上下校车时安全更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套人人皆知而又行之有效的规则。比如,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儿童一定要在校车到来之前赶到固定的等车点排好队,等校车到来停稳之后按顺序上车。若是有小孩子晚了一点,校车的司机看到了可以停下来,打开红色停车牌等待,但不能倒车去迎接,以免撞到孩子。儿童在下车后要赶紧穿过马路到人行道上,千万不要跟着校车平着走。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有的学校和家长还自动组织起来,在儿童上下车的地方指挥交通。这些人经常手执小旗,臂缚袖章,很像中国街头上的“义务路警”。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