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三:双碰实施初体验——只是迈出了一小步
主持人:如果真是改了,到中国来本土化了,却没测,别说我没良心,那是因为你没办法检测。
贾新光:我对这个一点都不兴奋
贾新光:这里面涉及到刚才提到的中国没标准,现在实际上应该说大家都很兴奋,我对这个一点都不兴奋。 第一个,还是标准太低。现在国外除了正面碰撞一一个40%的正面,有侧撞,有后撞,有翻滚,现在还在研究两个实车的正面碰撞。过去正面碰撞都是车里面不发动,现在想研究发动机发动实车碰撞。
主持人:我们这个标准是说车是静止的。
贾新光:人家还研究碰上行人之后对于车外行人的保护,国外已经到这种程度。其实侧碰的东西离我们还很远,现在买的这些车都不在达到要求之列。
主持人:实施之后现在对消费者眼前有什么影响?据了解已经投产的车型三年内也就是36个月要进行改造符合这个标准,之后投产的车型按照我这个标准来。一时半会儿我们还买不到符合标准的车,是这样吗?
贾新光:符合标准了也不能放心。认证的时候做一下,以后再也不做了。
李洋:如何保证试验的车和市场销售的车一致?
李洋:咱们的双碰标准还有正面碰撞标准是市场准入的,不一定是和将来你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一致的,样车如何保证和市场上卖的产品、销售的产品一致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第三方来检测。
贾新光:撞击的结果也不告诉你,检测结果也不告诉你,你也不知道。所以国外为什么出第三方,我替你来做这个实验,所以大家都要看这个去,而且是随时抽,保证了实际销售的车都能够通过。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让大家不放心,国外企业为了能够通过第三方,它的企业标准要比第三方的还高。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都研究之后才拿出来,我们国家是及格就行,为什么陆风在咱们国家行,一到欧洲第三方拿去检测就完了,当时企业反应非常强烈,说我们是达到国家标准的,你怎么不按国家标准?
李洋:我们国家的碰撞认证都是哪儿做的?如何检验可靠性?
李洋:欧盟也有莱茵认证,就是后来陆风补了一次通过了,那个就是相对很低的入门级的标准。但是先头64公里正碰碰得一塌糊涂是ADAC做的,ADAC是全德汽车俱乐部的缩写,是一个真正的中立的第三方,包括奔驰宝马都是主动拿车给你做,但是他们也不买帐。宝马曾经碰的成绩一塌糊涂。咱们国内的车都是在哪儿碰的?我们知道有几个比较著名的实验机构,在天津中心那个不错,还有一个在襄樊,长春还有一个。守着三大家的门口,当然我不是说质疑这三家的公正性,没有证据这么说。但是当时的建立,过去中国汽车工业的格局就是谁来生产谁来检测谁来向国家负责,就是这么简单的,这么沿袭下来的。
关于碰撞的方式,咱们这次碰是50公里外停着一个障碍物撞击这个车,这个等于是闯红灯,这个车过来了,对面有一个车过来把我拦住了。国外都是让车甩起来,车在失控的时候撞到电线杆子、路灯杆子或者是树上,这是最真实的。这是婚礼门现场的撞击。
张维云:新标准是不是门槛太低?
张维云:这个碰撞是叫原柱碰撞。这次没有用。如果说车是静止状态,由移动障蔽来撞,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门槛太低。咱们学工程的都知道动能等于二分之一MV的平方,动能冲击量载荷是和质量、速度有关系的,车的质量肯定比移动障蔽质量要大,这个撞击动能就不一样了。车的强度要求和钢的要求就不一样了。
李洋:如果移动障蔽车静止是用障蔽运动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国外也在用,也有,只是各种检测方式的有益补充。不可能拿这个说事,这个是最基本的,这个都过不了,别的都不用做了。
贾新光:现在老百姓能得到那种标准还是远的。
主持人:听了几位嘉宾对于双碰标准的全面解读之后,本来我们是看到终于走出这一步是非常欣喜和激动的,但是又看到前面的路还很长,尽管今天看到只是走出一小步,这一小步已经让很多的汽车企业感到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自己的面前,甚至有一个企业在接受采访时说不明白为什么国家突然出台这样的政策,对于我们的企业将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因为它将会进行整个车身刚度的修改,对于它来讲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觉得这个政策的出台对于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目前在中国销售的这些汽车质量我们真的是要打一个问号。节目的下半时段我们会就这个问题继续展开讨论,也会听听厂家的声音。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