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汽车版副主编--武卫强
主持人:我确实可以看出这个车是非常有特点的,也是自主品牌很多人都在学习和采用的价格和营销战略,现在大家对于奇瑞可能有另外一种看法凡是一个新的企业,又是自主品牌要起来无论如何要充量,奇瑞同样要完成这么一个原始的跑步机。比如说今年卖到28万,这个量很多人已经说奇瑞是不是有点大跃进,在研究和定量方面好像有点快。特别是尹同耀说的“多生几个孩子打群架”,现在也是新生品牌应该着重权衡的更好地把握这个度的环节,我不知道两位资深的记者,对于奇瑞在这个方面的战略有什么看法?能不能跟我们交流一下?
武卫强:其实很早以来,包括我身边的朋友对于奇瑞的做法也是表示担心的。 因为它低价位的策略,包括现在非常庞大的生产体系、研发体系投入很大,成本很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其实我们这个讨论也不是现在才有的,也是汽车业资深业就有的。比如说丰田的模式、本田的模式、宝马等等的模式,我们要做一个全系列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已经没有机会了,有这样一种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你可能在某一个领域里面,在商用车、客车、微型车在某个领域里面能够做到最强,这样可能可以跟世界对抗一下,现在全系列的车型已经有没有机会,还能不能走出去,这是大家一直比较担心的话题。尤其是奇瑞多年以来它的盈利是非常非常低的,跟其他的企业还不太一样,像华晨、还有金杯,就做这几款车型,目前还没有全面扩开,奇瑞做得更正规一些。
主持人:它觉得高中低当都在做,发动机等等都是全系列开发。
武卫强:像发动机是24款,它的速度做得如此之快,一个是我们怕它拉伤,二个是说市场一旦有变化,这样一个薄利润的企业很容易这个链会断掉。现在可能国家的支持和各方面的支持关注度很高,我们的资金链等等其他的方面出现问题,市场发生变化这个都是比较危险的。从历史上来讲,日本的企业能够存活下来是保持独立的,像只有丰田和本田等等。但是丰田是一种模式,本田是另一种模式,没有说我什么都做,在中国能不能出现这样的企业,还能部分进入世界的企业这是大家的一个观点。
我跟我的朋友交流,觉得可能目前奇瑞的做法是有它的道理的,因为中国的市场跟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市场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市场是如果你不去抢别人就抢了,如果你不去做别人就做了,而且我们的消费层次非常丰富,有100万以上的,更高的价位,还有2、3万左右的汽车。我们说在东南沿海地区桑塔纳等等早就已经淘汰了,但是在西部依然是高高在上的车型,依然是买不起的车型。所以它的消费层次非常丰富,而且它的消费市场目前还在往前走,它的需求量还在逐年的跃进。如果你不占领别人就占领了,而且市场对你的认知度是要慢慢走的。你现在大面积的去做,以后可以跟别人对抗。当然了这是一种必须的让自己拼命往前走的办法,如果你现在这么做,后续的战略必须跟上,如果跟不上就等于是自掘坟墓。
秦力洪:其实他说的非常对,我们可以把产品布局看作下围棋,你可以先把一个角封得密布透风,也可以开展个点步子。比如说发动机或者是变速箱,我们说的24款发动机不是在同步生产只是一个研发计划,像18款可能今年会上3款,它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除非你永远不要这个地方,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有几年的时间就要进入到没有空白可言的时代了,现在还有很多的空白。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刚才你说的中国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企业做这种全系列的,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市场产品呢?我们的认识是另外一个角度。但是也是这个认识,我们认识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包括国家的发展战略一定会有一个企业,在汽车的行业里面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那么国家的发展它的要求这么一个企业,我们有比较通俗的话说叫做“时代和民族在呼唤这么一个企业”,这个时候你不做别人就会去做。所以我们觉得现在我们从来没有考虑中国会不会有这么一个企业的问题,我们一直在考虑奇瑞怎么样成为中国这么一个企业的问题。
主持人:这是非常关键的,每个企业都有几条线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的人可能是资金链的问题,有的人是核心技术的问题,有的是市场能不能做大的问题,还有成本能不能控制好的问题。另外对于奇瑞来说这个战线已经拉开了,在很多的企业来说如果说资源配置不到位,无论是资金还是整个的盈利能力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但是现在时代和民族在呼唤一个企业。在中国的这么大的版图上,呼唤一个能够成就明天的企业。在国际汽车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奇瑞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扮演这样的角色。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是你这个产品线,这么长的产品线,那么国家现在好像是对奇瑞的支持也是比较大的。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开发上的支持都比较到位。奇瑞首先是在国内立足,通过这么一个低的成本控制。比如说我整个的奇瑞把很多人力资源缓解好,国内的劳动力的成本也是降得很低的,研发的成本也是降得很低的,所以它想做强做大,而且一定要做到国外去,这样它某一天就可以反过来回报最早的做创业的一些资源或者是体系。那么这一块出口应该也是奇瑞这几年受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个方面。那么对于奇瑞的出口战略王澈能不能跟我们讲一讲,待会儿秦总也给我们讲一下奇瑞的汽车出口策略,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因为价格一直是走得比较好的,一直是在某种成本的边缘在走,王澈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责任编辑:刘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