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六年前的“咒语”
仍在电视上继续PK的选手们不知道的是,“营销总监相当于部长级别,或者副部长级别,或者是部长助理。”郑爱国承认,最终人选由东风日产副总任勇确认。 在这场喧闹并且可能最终无果的招聘活动中,所谓“营销总监”事实上可能只是一名副总的助手,而“百万年薪”可能变成真实的噱头。
这样的真相不免会有一丝郁闷,但这10位选手无法意识到的是,能在媒体和大众的目光中飞蛾般扑向百万年薪,这样的“秀”,已经标志了汽车界生态的巨大变迁。
应该记起他们的前辈——那些极少数能拿到百万年薪却秘而不宣的先行者。在车界,营销人员的百万年薪曾是最大的隐秘,更是一道谶语。如今,时过境迁,百万年薪从业界谶语变为了广纳人才的招牌,而这种转换,只用了区区8年。
澳大利亚籍华人李广凡是第一个中谶者。8年前,李广凡来到故土出任三江雷诺的销售部部长。就在这位车界公认的营销前辈准备大干一场之际,即被媒体爆出其身家高达“百万”(年薪11万美元)——这仿佛是一道诅咒,李在三江雷诺表现平平,不久便离开。
“百万年薪的标签让你在企业内部很难过。”在出任华泰现代总经理之后,李广凡仍然愤愤不平,他甚至认为,“百万年薪”是造成他在三江雷诺难以施展拳脚的主要原因。从此,直到离开华泰现代回到澳大利亚,李仍然拒绝对任何非知情人士提到自己的薪水。
三年后,咒语还在继续。2003年3月,由汽车记者摇身变为奇瑞汽车销售总经理的孙勇“不小心”透露出“百万年薪”身家。不到半年,孙勇从奇瑞汽车下课。沉寂一段时间之后,孙勇又出任南京菲亚特商务部总经理,而根据记者获知的内部消息,彼时孙勇的年薪已经在20万元上下徘徊。即使这样,孙勇不久也离开了南京菲亚特。
在其他行业,百万年薪早已不能称之为隐秘,更谈不上噱头。但在8年前的汽车界,一个销售主管拿到百万年薪,却是个“妖异”的举动——如同笨拙的大象跳起了时髦的踢踏舞。
的确有理由嫉妒——这个时期的中国汽车业,被认为遍地黄金,强大的买方市场之下,仿佛生产之后,留给销售的只剩下收钱一个环节,因此大象并不需要踢踏舞步讨好消费者。营销人员,理所当然被认为不值得支付如此之高的工资,而这些过早被有远见的企业高薪纳入门下的百万年薪拥有者,成为了业界舆论的牺牲品。
但当又一个三年过去时,隐秘不得不开始消失。来自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发布的公告指出,汽车人才已高居2006年紧缺人才榜首。
“如果说我们有100个职位,能够到岗的有70%到80%,真正合格的只有50%。”东风标致副总经理唐腾说,“营销人才和维修人才缺乏尤甚。”
新一批的百万年薪们已经诞生——2006年初,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不惜用超过百万的年薪聘请苏伟铭出任销售总经理,李广凡在华泰现代的继任者徐恒武也成为“徐百万”。
而东风日产对高级营销人才的“焦渴”在车界已经成为常态。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固守过去的规矩忍受人才紧缺的煎熬,要么用“非常手段”解决燃眉之急——从媒体挖人,从自己的同行挖人,甚至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海外。
但这仍然不够。东风日产采用了更为极端的方式——希望通过全社会的海选挑到合适的营销人才。而此次秀场中的10位选手,来自汽车行业的只有两位。如此,百万年薪成了不折不扣的招牌。
(责任编辑:刘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