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幕:《十一五规划纲要》不能过分刺激外资企业
主持人:为什么要将关于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这部分删除呢?是想回避这块吗?
张书林:因为这个东西说多了以后对国外是一个刺激,特别是在规划出口上,我们不能用大量的篇幅强调出口,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出口我们怎么发展等等,如果大量的做这样的规划内容,对国外企业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反过来也会增加我们自身发展的压力。
所以很多问题,包括中外合资企业现在的矛盾,我们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没有深刻的去解剖,只是提个框架,这方面不能过多的谈,为什么?
因为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改革开放,我们汽车行业坚持中外合资、合作这个方向,共同发展,这是我们一贯的方针,我们不能够把国外的东西完全变成我们的对立面,所以在这个规划当中,很多人包括有一些专家看着,可能不解气,因为,这里面不能太深入、太多的去刺激外资企业。
主持人:为什么要将关于合资企业和自主品牌面临的问题这部分删除呢?是想回避这块吗?
张书林:因为这个东西说多了以后对国外是一个刺激,特别是在规划出口上,我们不能用大量的篇幅强调出口,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出口我们怎么发展等等,如果大量的做这样的规划内容,对国外企业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反过来也会增加我们自身发展的压力。
所以很多问题,包括中外合资企业现在的矛盾,我们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没有深刻的去解剖,只是提个框架,这方面不能过多的谈,为什么?
因为现在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改革开放,我们汽车行业坚持中外合资、合作这个方向,共同发展,这是我们一贯的方针,我们不能够把国外的东西完全变成我们的对立面,所以在这个规划当中,很多人包括有一些专家看着,可能不解气,因为,这里面不能太深入、太多的去刺激外资企业。
但是,我们在《十一五规划》之前的《课题研究报告》里面已经很深入地对中外合资企业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里,只要能够把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了,重点发展了自主品牌,那么我们在中外合资企业里面的话语权自然就提高了。
主持人:这个《课题研究报告》是在《十一五规划》之前做的?
张书林:对。
主持人:这个《课题研究》也交给发改委了吗?
张书林:都是发改委统一要求做的,这些资料应该说是比较透彻的,但是不能全部写进规划里,全写在规划里面不太适合,所以对中外合资企业来说,我们在规划里就提了一些简单要求。
比如:坚持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相结合。这句话应该说就是我们总的一个指导方针,并不是排斥国际合作,所以要告诉国外的企业,我们这个规划不是排斥外国企业、排斥外资,这个要提出来。
另外还要提出来的是:充分利用汽车产业现有的中资企业的和中外合资企业的基础。利用好现有的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和已经形成的产能,和已经形成的市场和产品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这些基础来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基础也包括了中外合资企业的基础。
另外,在中外合资企业里边还提到:普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汽车行业多年来合资合作基础,和已经引进的技术和产品,这都提出来了。在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里边也提到了:《十一五规划》期间企业发展应该是自主研发为主,中外合资企业也应该在已经引进的整车技术平台上能够自主开发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改进和升级,就是已经引进的产品平台上适应中国市场的引进和升级,这个里面还有合资企业的引进和采购。
主持人:是否还对合资企业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开发自有品牌?
张书林:对,规划要求合资企业要通过联合开发的方式引入新的车型品牌,就是改变现在依靠全套引进和重复引进的办法来发展新产品的做法。
因为现在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发展当中,在技术产品发展上是过多的依赖于外方,因此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模式上已经对合资企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当然这里面没有用“必须得这么做”这样的字眼。
主持人:用“应该”这样的字眼。
张书林:对,是指导性的。比如说上海大众或者说上海通用非得要从美国引进来一个全套产品、一个全新产品平台,我们的政策也不是说不让它做,在产品发展上,我们的立场还是说:引导中外合资企业能够出台一些自主研发产品。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