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上海华普轿车于7月初陆续从上海海通国际码头出发,运往遥远的地中海之滨利比亚。据上海华普董事长徐刚称,这次华普的2000辆海域、海迅和海尚三大系列产品装船出运,已创下国内轿车一次性出口量的新纪录。 同时,在这份2000辆的订单上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字,就是附加的超过9%营业额的零配件。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后起之秀,上海华普已有年生产5万辆整车和5万套发动机的能力。此前徐刚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坦言,目前阶段华普要成为汽车界的领军企业是不现实的,但在一些细分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则完全有可能。在出口方面,华普也自有一套发展办法,如超过9%营业额的零配件,就无疑显示出华普对出口产品服务有自己的招数。
日前接受本刊专访时,徐刚围绕汽车出口问题,又谈出了他的独到见解。
问:据说,这次2000辆出口只是华普万辆以上订单的第一批交货,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创纪录的订单情况?
徐刚:这次出口的2000辆是我们与利比亚合作伙伴爱尔贵亚贸易集团签订协议的首批交货,这份协议的履行时间是一年,整个出口量是10000辆以上。中国自主品牌或者说中国汽车业轿车一单出口2000辆还是第一次,这对成长中的上海华普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华普汽车的出口计划,从2004年就已开始提上议事日程,2004年出口300多辆,2005年出口700多辆。2006年开始我们定下这样的出口战略:谨慎出口、注重服务、提升品牌,并且一举夺得了大笔数额的订单。这批单子的谈判前后花费4个多月时间,最后在今年5月中旬签下,后续合作的分量将更重。
问:谈到出口问题,很多人都会对售后服务如何保证提出疑问,华普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徐刚:首先,我们的汽车在到达当地市场前,与我们合作的当地经销商服务人员已经开始先期培训工作。其次,作为生产厂商,我们也会定期派遣专业维修技师、设计师去作巡回培训和维修。第三,这次2000辆订单的合同里也包含有9%以上货款的零部件供应,就是说假设价值7000美元的一辆车出口,就有600多美元的零件随车出口,这样就能保证售后服务的硬件问题。
完成产品和相关配件制造、运输、销售后就不再给予后续服务支持,这种做法绝对不可取。因为当地销售的是我们品牌的汽车,后续的合同能否顺利执行下去,是跟我们第一批车在当地售后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的,所以华普出口非常注重服务。
问:您提到华普的出口战略中还包括“提升品牌”,这是很重要的,但也是很难的,因为国外市场与国内,无论文化渊源还是用车习惯都大不相同。您觉得中国车在国外应如何来打响品牌?
徐刚:中国汽车目前大部分出口阿拉伯国家和东欧,这里就有一个左右舵的习惯问题,好在阿拉伯国家也使用左舵车。阿拉伯国家贫富悬殊,农村非常广阔,但是40%至50%的人集中在大城市。针对这种情况,华普汽车将目标客户主要定为当地普通百姓,也就是当地所称的城乡结合部的工作人员用车。我们在那里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现代、本田等经济型轿车。
在提升品牌方面,我们主要把精力花在后续服务上,要求当地经销商将服务网点铺到一定数量才允许卖车。同时我们也还在摸索,上海华普这个品牌在利比亚应该定什么样的宣传主基调,这一套不能照搬国内。我们会继续巩固埃及、叙利亚、俄罗斯这些现有的出口市场,再逐步向周围扩展。
问:目前国内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许多企业开始将目标转向国外,不知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华普是否也会将重点放在出口上?
徐刚:出口市场跟国内市场相比,在同等条件下还存在着三个问题:一、产品运输路程远;二、对海外市场用户的需求不够了解及当地国家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三、国际交易中汇率的波动影响销售利润。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确非常激烈,而且有加剧的趋势,但是对中国企业来说,当前将主要目标转向国外、进行大规模出口,时机并不很成熟。当前国内汽车厂商还是应当优先考虑巩固和拓展更为熟悉的国内市场。这次签下出口利比亚2000辆车的订单,并不代表上海华普已经把出口作为自己的最主要目标,当前华普的主要精力还是开拓国内市场。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