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平接任尹家绪以来,长安集团更加受到关注。我以为,首先,这与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关系紧密。因为新形势下的中国汽车工业,正在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发展格局,特征有三:
一、“中国制造”的历史使命开始让位于“中国创造”,中国人造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时代,至少从国情需求和舆论导向上已经成为主流发展趋势,而长安集团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五大成果:1创造了品牌价值达到106.97亿元的中国汽车最具价值的自主品牌之一;2通过渐进式的参与开发,目前已完全具备整车及发动机的开发能力;3已经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的技术开发队伍;4开发流程从创意到设计、到试验验证,再到设计更改和完善,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开发;5仅去年就有自主品牌新车申请专利766项,得到国家授权161项。
二、“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国策虽然没有任何的改变,二者的主次关系却在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出现了明显的“重心转移”。大型国有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拓展的条件不仅日臻成熟,而且是大势所趋,因为在“未来20年,中国经济要想维持现有的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一批国际一流企业或跨国公司”,而长安集团的“海外战略”已经全面启动。
三、中国汽车工业经过近5年来的“全面提速”,虽然成绩斐然,国内市场份额也已经基本上被各路诸侯“瓜分一空”。身处汽车工业前沿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只有在强化与细化自主品牌战略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才能最终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之途,况且国家在这方面早已搭好了政策平台,因此,谁动得越早,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首先,长安集团在“走出去”这方面早已经蓄势待发,未雨绸缪,其海外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已经颇具规模。
其次,长安集团自从徐留平上任以来呈现出来的蓬勃发展态势,也是让人们广为关注的原因之一,其态势也可用三点概括:一是让42岁的徐留平加盟已经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的长安集团领导班子,无异于锦上添花。新总裁上任后也明确表示“长安集团的决策不会变,领导分工不会变,人员不会变”。有了这颗“定心丸”,长安人必定会充满信心地跟着新总裁锐意进取,长安集团的发展只会加速,不会减速。二是兼任长安集团董事长的尹家绪进京履新之后,不仅舞台更大,视野更开阔,还可借年初搭起的“南方汽车”平台,为酝酿已久的“海外上市计划”,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徐留平此时启动“海外战略”,恰恰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胜算之大自然是不言而喻。三是兵装集团通过今年的新一轮“精英组合”,已经形成了以57岁的兵装集团董事长徐斌、50岁的“南方汽车”总经理尹家绪和42岁的长安集团总裁徐留平为核心的“一个典型的垂直架构的链式内阁组合”,从而不仅充实了长安集团竞争国内汽车行业前三甲的“底气”,而且扎稳了“走出去”的阵脚。徐留平也说,正因为尹家绪董事长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他对于长安集团的未来发展自然就更有信心。
再次,是长安集团正在同步启动的“轿车战略”。众所周知,长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微车生产企业,早已形成微客、微货、微卡等多系列生产线,年生产能力也超过了60万辆,因而不仅在微车行业形成了无与匹敌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在微车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轿车领域,由于国家长期支持“三大集团”,长安至今仍未进入“第一阵营”行列。
尹家绪在长安的9年,不仅使濒临绝境的长安扭亏为盈,实现了3年再造一个长安的目标,而且努力打造了今天长安轿车自主品牌平台。
目前,长安集团除确保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福特-马自达等合资轿车已有的市场份额外,在自主研发方面已经集中了技术、市场、渠道、营销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今天,长安自主品牌轿车战略的发布,表示了长安强劲的发展势头。
长安实现其跻身国内汽车行业第一阵营的目标应该不会太久。
面对长安集团呈现出来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我相信,长安集团正在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腾飞阶段。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