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背后凸现监管缺失
一位曾经开过汽车美容装饰店的孙先生,向笔者揭露了贴膜产业的内幕。
孙先生告诉笔者,国内贴膜行业混乱不堪的局面主要是监管缺失,由于贴膜产品多年来在中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以这个行业的门槛就相当低,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作坊式的小厂也跟着蜂拥上马。
孙先生说,地下作坊生产的太阳膜、防爆膜很多都是一层普通的薄膜而已,其成本贴一辆车也只要几十元,但是一旦到了市场,卖到几百元上千元在行内也不算是什么秘密。
提到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进口品牌时,孙先生告诉笔者,很多厂商制造“进口品牌”的通常做法是,在国外注册一家空壳公司,或者在网络上伪造一个网站,并从国内遍地的小工厂里收购产品,然后取个洋名称,花大价钱做广告宣传,这样一个进口品牌的贴膜产品就“应运而生”了。而这样一加“进口”两字,膜的价格也便翻番。
在销售方面,为了能使自己的产品销得更快,一些厂商还抛出玩概念的手法,他们在宣传产品时动辄使用一些“超微纳米”、“液晶光学”、“合金微粒子”等“技术”,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蒙骗顾客,牟取暴利。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