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许多汽车生产厂家对销售网络进行了调整———新车上市时,只给部分经销商新车销售的代理权。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厂家整肃营销网络的“杀手锏”。
●新车销售权为经销商分级
据了解,能拿到新车销售权的经销商是少数。
在北京,上海大众有经销商29家,新POLO劲情、劲取上市,只有10家拿到了首批经销权;一汽-大众有4S店34家,而首批拿到速腾经销权的,只有冀东丰、海联力通等6家,据说到年底将达到16家。即使这样,也只有不足50%的经销商可以安心。
在调整轿车销售方面,哈飞汽车提出了分网销售的概念,北京地区只有4家A级以上经销商拿到了哈飞轿车经销权。
●销量、面积、培训 都是分级的依据
厂家对经销商的考核是按照销量、完成任务情况、店面规模、销售人员培训合格程度等来考量的,而考核结果成为了厂商给予新车销售授权的依据。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是按照过去的销售业绩来分等级,没有达到一定级别的经销商就拿不到经销权,只能成为有经销权商家的二级店。更有意思的是,一汽-大众把销售人员培训成绩也计入经销权发放的一项内容,通过对参加培训的销售人员进行考核,达不到及格标准的销售人员同所属的4S店均失去竞争资格。
哈飞汽车轿车的经销权也是按照经销商级别来划分的,北京的4家经销商在厂家记录中都是A级或A+级经销商,由形象较好的独立店面来销售哈飞轿车。
吉利汽车对金刚的经销权更是出人意料。原本以为顺理成章拿到金刚销售权的北京吉利经销商们跌破眼镜———吉利厂家宣布要想销售金刚,必须得有4S店的店面、设施设备,力主在北京发展新经销商,同时在现有的北京经销商中选择二至三家进入金刚销售网络。
●销售权使经销商拉开差距
这种分车型授权销售的办法,对经销商而言无疑是一个拉开差距、慢慢淘汰的过程。
一家一汽-大众4S店的销售经理张先生说,新车型上市,厂家宣传攻势大,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高;店里没有新车,业绩必然下滑;要销售新车,就得去授权经销商处提车,为别人创造了销量和利润。没有销售权,就没有返利、广告费,就只能为他人做嫁衣。长此以往,生存都是问题。
上海大众的工作人员称,此次新PO-LO劲情、劲取的经销权提高了门槛,采取了“末位淘汰”制,这是上海大众渠道发展的新思路。一面强调终端市场,另一方面要削减庞大的经销商网络,逐步改变前几年经销网点发展过多过快的局面,让一部分经销商自然退出市场。
分车型授权的做法是否有利于销售网络的健康发展,现在盖棺定论为时尚早,但可以肯定的是,经销权使经销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逐渐步入实力比拼的阶段。 (责任编辑:俞劲柏) |